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扶贫花开幸福来

2018-05-08 10:07:09   

长武县亭口镇二厂村村民在村文化广场制作刺绣枕套。该村在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同时,注重扶智扶志、激发内生动力。    本报记者 刘强摄

  本报记者 张丹 

2016年年底,一个雪后初霁的清晨,记者第一次来到长武县亭口镇二厂村,那时咸阳市委宣传部派驻到村上的第一书记孔庆海正动员贫困群众用产业扶持资金入股村上的肉驴养殖基地,“骑上”毛驴奔小康。 

今年4月19日,沿着一条笔直宽阔的通村水泥路,记者再次来到二厂村,昔日的贫困村早已旧貌换新颜,处处洋溢着幸福和欢笑。道路两旁郁郁葱葱的绿植点缀着村庄,雪白墙壁上色彩艳丽、活泼逼真的农民画映入眼帘……正当记者惊叹于眼前二厂村的蜕变时,孔庆海说:“村里的变化可不止这些,一会儿还有更大的惊喜。” 

记者来到两年前曾采访过的贫困群众刘兴瑞老人家中,农家小院干净整洁,家里通上了自来水,曾经漏风漏雨的房子也被修缮一新,屋里沙发、立柜等家具一应俱全。老刘指着自己亮堂的“新居”,乐得合不拢嘴。说话间,老刘带着记者来到他家后院,原先杂草丛生的后院如今变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驴圈。孔庆海告诉记者:“贫困户自己养一头驴,政府给补贴4000元。养够一年后,他们还可以自主出售。” 

这两年,刘兴瑞只掏了不到1万元,就领回5头毛驴。他每天精心饲养,日子过得更充实了。“如今有这么好的政策,咱更得干出个样子来。”刘兴瑞说,“现在虽摘了贫困户的‘帽子’,可村里的分红政策不变。每年,我靠肉驴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光伏发电项目领到的分红就有1.3万元。今年,家里又添了两头小毛驴,7头驴至少能卖5万多元,这日子过得有盼头。” 

2014年5月以来,在咸阳市委宣传部等部门的积极努力下,陕西鑫响驴业有限公司、咸阳恒绿果蔬有限公司、陕雪面粉厂先后落户二厂村,村里的肉驴养殖基地、驴肉加工厂、面粉加工厂、大棚蔬菜种植基地拔地而起,二厂村借助外界的“输血”不断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目前,村里成立了二厂村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扶贫互助资金合作社,采取“企业+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社区工厂+就业”“企业统一养驴子、农民入股数票子”等扶贫新方式,开辟了“农民变股民、资金变股金”的扶贫新路子。 

2017年,二厂村47户贫困户入股肉驴养殖专业合作社参与分红;81户贫困户参与总装机容量74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分红。同时,村上流转土地140亩,让80户群众享受到“资源变资产”的巨大收益,成为“三变”改革的典型。2017年,二厂村人均纯收入8600元。 

“脱贫不光是脱物质上的贫,还要脱精神上的贫。”孔庆海告诉记者,在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同时,二厂村注重扶智扶志、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先后建成了红白理事大厅、百姓大舞台、文化广场,新装修了村活动中心,广泛开展“电影下乡”“三下乡”“五下乡”“星火自乐班”等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满足了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去年,我们村举办了农民艺术节、秦腔比赛、广场舞比赛、农业技能大赛,全村充满了正能量。我要为二厂村的喜人变化点个赞。”刘兴瑞高兴地说。

 

 

实习编辑:于婷婷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