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小”甜瓜做成 “大”产业

2018-05-24 09:00:32   

近日,在山东省马连庄镇下疃村甜瓜种植户谢洪臣的甜瓜棚内,记者看到一片绿油油的甜瓜长势喜人,每个藤蔓上都挂着三四个晶莹剔透的甜瓜,散发出阵阵甜蜜清香,让人垂涎欲滴。咬上一口,皮薄肉厚,脆甜可口,回味无穷。

谢洪臣一边忙着摘甜瓜,一边向记者介绍:“我家一共种了5亩甜瓜。今年的甜瓜长势比去年好,个头也比往年的匀称,每斤可以卖到6块钱。最近正是甜瓜上市的旺季,一天能卖出400多斤。”谢洪臣跟记者说,自己已经种了20多年的甜瓜,每年去掉花销后能存五六万元。前不久刚给孩子在青岛市里买了房子,自家日子靠着种甜瓜正变的越来越好。

甜瓜甜透瓜农心

在崔格庄村的大棚里,正在落瓜的左瑞娥开心的告诉记者,她种了两亩半的甜瓜,“上个月瓜还没完全成熟的时候,很多经销商已经上门来预定了。头茬高温棚甜瓜平均每斤卖到了15元以上,今年纯收入8万块钱没问题。” 在崔格庄村,像左瑞娥这样的种植甜瓜的农户占到了60%以上。

马连庄镇地处莱西市北部大沽河上游,土地肥沃,水土特别适宜瓜果生产,当地农民有种瓜的传统。尤其是甜瓜,以其“甜、香、脆”远近闻名。为推动甜瓜产业成为富民强镇的支柱产业,2007年,马连庄镇借助青岛市百万亩优质蔬菜基地建设的有利契机,对当年新上的崂山棚连续两年每亩补贴1500元。两年时间,累计争取上级补贴160多万元,镇级配套40多万元。镇政府还统一规划整修了瓜棚小区内道路,村里统一打造水泥立柱,让电通到田间地头,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目前全镇77个村庄90%的村庄种植甜瓜,全镇甜瓜种植面积达到2.6万亩,仅靠甜瓜种植,人均增收就达10000多元。

市场建在家门口

小甜瓜也曾让瓜农们尝到“苦”味道。随着当地甜瓜种植规模的快速扩大,交易不便、有市无场成了困扰瓜农、影响甜瓜外销头疼问题。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本着“建一处市场,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的原则,马连庄镇决定自筹资金建设果蔬批发市场。经过两年的建设,2007年4月,占地300余亩的果蔬批发市场初具规模,边建边开展试营业。批发市场为产、供、销建起了桥梁,为瓜农解决了“卖难”的大问题。

市场建成后,对甜瓜价格上升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现在市场上每天都会吸引来自北京、天津、大连、沈阳、威海、烟台等省内外大批客商前来购销。在这些地方的销售市场上,马连庄甜瓜比外地甜瓜价格都要贵0.5—1元,可消费者还是认“马连庄甜瓜”。每到甜瓜销售旺季,市场日交易量达300多万斤,交易额达1000多万元。马连庄甜瓜批发市场凭借良好的购销环境和优质的服务,被广大客商和瓜农们誉为“黄金市场”,马连庄牌甜瓜畅销各大中城市,成为马连庄镇的名牌产品和支柱产业,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真正成为全镇的富民特色产业。

金招牌越擦

为了提升甜瓜的品质和附加值,2012年,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开发、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模式,马连庄镇引进了投资1.6亿元,占地450亩的青岛浩丰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了工厂化育苗中心、质检中心、种植示范园以及农技服务中心等一系列功能区,促进马连庄镇甜瓜产业提档升级,擦亮马连庄镇甜瓜品牌。

有了甜瓜产业做保障,越来越多的农民愿意留在农村,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开始回乡创业。

徐志远是马连庄镇岚桑村土生土长年轻人,原来在外地打工,虽然收入不错,但是一个人在外打拼很辛苦。如今,他在村里开了一家农村电商,专门卖甜瓜。仅靠去年四十多天的销售旺季,小伙子纯收入就达2万多元。

“一般都是往大城市发的比较多,从产地直接发过去,少了很多中间环节,一般十二三块钱一斤,比在市场上买还能便宜,还能吃到比较新鲜的产地货。”徐志远告诉记者。

如今,以马连庄甜瓜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周边地区,已经形成了数万亩甜瓜种植基地,建设成为全国最大、品质最优的绿色、无公害的甜瓜生产基地,种植甜瓜成为了马连庄瓜农心中增收致富的“甜蜜”事业。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