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5 15:34:28 孙艳军 李文博
本网讯(孙艳军 记者 李文博)5月中旬,为更好地推动江苏省牛蒡产业健康发展,江苏农业(蔬菜)产业体系设施构型岗位专家、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 “特色蔬菜牛蒡产业链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课题主持人、江苏省农科院蔬菜所栽培研究室主任徐刚研究员邀请各方专家共同问诊把脉,会商牛蒡生产、采后加工及市场营销等环节的关键问题和解决办法。
多名岗位专家共同考察牛蒡生长情况一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和沛县是我国牛蒡的主产地之一,最多时两县牛蒡种植面积有十余万亩,约占全国栽培面积的三分之一,亩效益可达2~3万元,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长期以来,牛蒡栽培模式单一,一直是秋冬春露地栽培,其种植方式仍比较传统落后, 不但播种、采收等环节均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劳动生产率很低,而且市场上秋冬季缺乏牛蒡上市。另外国内牛蒡适栽品种少,基本都是从日本进口,价格昂贵;生产上长期连作也易导致牛蒡病虫害的发生,经济效益持续下滑。产品营销上,牛蒡主要以牛蒡根出口,缺乏市场欢迎的精深加工产品,没有形成一、二产业的融合发展,制约了牛蒡生产效益提升和产业链的形成与提升发展。
多名岗位专家共同考察牛蒡生长情况二
为了破解牛蒡产业发展瓶颈,2017年江苏省设立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特色蔬菜牛蒡产业链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项目针对牛蒡生产中存在的局限开展联合攻关,并取得一系列成效。
研究开发出有机基质无土栽培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该成果破解了牛蒡栽培的地域局限性,使得原本因地下水位高、土质粘而不能栽培的地区都能生产牛蒡;通过对动力传输系统及作业端的创新设计,开发出牛蒡专用高效松土开沟做垄多功能机及新型采收机,极大地提高了牛蒡生产机械化水平、生产效率,新型机具以及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的应用,使牛蒡生产大幅节本增效;研究开发了牛蒡大棚栽培新技术,打破了牛蒡生产的季节性限制,全年可进行2茬栽培;通过牛蒡产品防褐变技术及牛蒡酵素的开发,又诞生一系列颇受欢迎的牛蒡精深加工产品新产品,延伸了牛蒡产业链,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实现牛蒡产业的增产增收;通过示范展示和宣传介绍,提高国内市场对牛蒡的认知度和接收程度,不断培育消费人群;通过电子商务和网上销售等方式拓宽牛蒡的销售渠道和销售市场。
察看牛蒡浇灌设施
项目实施以来,特别注重以产业链为追求,将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进行集成应用。在牛蒡工厂化育苗技术、有机基质无土栽培技术、大棚春提早栽培技术、肥水一体化安全高效生产技术、专用高效松土开沟做垄多功能机和采收机械研发、优异品种资源收集和良种繁育、高附加值牛蒡精深加工产品开发、牛蒡市场宣传和示范展示等方面综合示范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实习编辑: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