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第一县的进京大戏:我国首部“精准扶贫秦腔戏”唱进国家大剧院

2018-06-16 08:33:00    颉魁 杨镇

g8

民间演艺公司如何将“主旋律”创作素材和“主题性”创作素材演绎成为火爆大戏,这是全国所有民间演艺团体需要时刻认真面对的永恒课题。

g4

近日,记者来到素有“华夏第一县”美誉的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秦腔现代戏《椒乡里的麻辣事》的排练现场,该县恒艺秦剧团董事长刘森林告诉记者,以秦腔现代戏的形式、用花椒产业作为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素材、集中展现我国西北地区新农村建设当中的“麻辣事”,既是秦腔现代戏进行“主旋律创作”的一次创新实践,也是我国首部“精准扶贫秦腔戏”第一次唱进国家大剧院的零突破。

g2

据悉,秦腔现代戏《椒乡里的麻辣事》将于2018年6月29日在国家大剧院演出!该剧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戏剧家协会会员、甘谷县文广局局长牛勃编剧,甘肃省戏剧家协会会员、音乐家协会会员、平凉市泾阳秦腔团吕泓孝作曲,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导演协会会员、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艺术研究创作中心王化武导演,甘谷县恒艺秦剧团演出。 秦腔现代戏《椒乡里的麻辣事》反映了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在乡村振兴和花椒产业发展中生动有趣的“麻辣事”,展现了新农村建设和精准脱贫的热烈画面。该剧创作选题结合时代主旋律,立意高远,寓意深刻,积极弘扬“想干事、能干事、干实事、干成事”的正能量,突出“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诙谐幽默,轻松欢快,极富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

g7

在甘谷大像山文化舞台的彩排现场,记者看到,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艺术研究创作中心王化武导演带领主要演员高二强、陈金芳、范雪、左育强、黄粉雀、何二红、王保强、王会兰、张田博等演员全身投入、倾情演绎,剧情发展衔接连贯、令人身临其境。整台剧目热烈、欢乐、轻松、和谐,剧情矛盾尖锐,人物形象突出,剧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百姓,对白凝练朴实,唱词含情蓄理,情节生动鲜明。生动地展现了我国西北地区的广大基层干部扎根农村、心系群众,在发展富民产业、大力推进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埋头苦干精神、乐于奉献精神和一心为民的精神,对于促进本地花椒产业的循环发展、提升知名美誉度,加快精准脱贫步伐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和现实意义。

g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逐渐增长,特别是对各种艺术表演类的需求与日俱增。于是,在专业剧团难以满足需求的情况下,民间文艺团体逐渐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力量,民间文艺团体的生存与发展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甘肃省大力推动民间艺术演出团体的改革发展,甘谷县恒艺秦剧团就是在立足民众基础上成长壮大起来的一支秦腔戏曲演出劲旅,在国家有关部委团体的指引下,在甘肃省各级主管单位和有关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甘谷县恒艺秦剧团走出了一条依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秦腔市场发展之路,为传承秦腔传统艺术、培育更大的戏曲市场和更多的观众,做出了大胆有益的尝试和改革。

g1

甘谷县恒艺秦剧团团长王斌告诉记者,每逢节庆或者乡村文化庙会, 剧团全年300场以上的秦腔戏曲演出,不停地活跃在城乡之间,让人民群众在节假日里尽享“文化大餐”, 秦腔戏曲已经成为西北地区农民、城市居民和人民群众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

g6

甘谷县恒艺秦剧团总经理刘雄告诉记者,本次投入巨资打造的秦腔现代戏《椒乡里的麻辣事》,充分调动了市场资源和人民群众的智慧力量,突破了诸多的“零记录”和“历史上的第一次”,尤其是以“主旋律”创作、“走出去”发展的管理经营思路、让秦剧团走出了一条可循环发展壮大的传承创新之路。

g5【新闻链接】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l1

农村传统文化、乡村文化、通俗文化都是原生态的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根,是现代文化的基。农村民间文化团体,对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和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l2

2005年,国家文化部、财政部等4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鼓励发展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意见》,就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规范、引导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

l4

 为此,民间文艺团体除在自身加强管理、增加投入、提升质量的同时,要想使民间文艺团体获得更大的发展,更多地还是要靠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首先,政府要鼓励社会资本以个体、合伙等形式投资兴办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扶持农民和民间艺人自筹资金组建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取消对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注册资本限额的特殊规定和个体演员证,允许成立个人独资、合伙的民营文艺表演团体。

其次,要全面放开演出市场,建立健全公平公正的文艺演出市场体系,给民间文艺团体充分的发展空间,形成公办为主导,民营为主体的文化演出局面,使民间文化团体在市场竞争中谋求发展。

l3     

再次是要加强引导与培训,抓好监管,引导民间文化文艺团体走上良性发展之路。对于适合在基层特别是农村演出的优秀剧本,可由政府出资购买版权,免费提供给包括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在内的基层文艺团体改编和演出。同时,鼓励著作权人许可这些表演团体无偿使用其创作的优秀剧节目在农村演出。尤其是可结合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对乡村民间剧团给予适当投入,用于人员培训及场地建设等。

 政府搭建好民间文艺团体与公办文艺社团及专业创作队伍合作交流的桥梁,采取让民间文化团体演员到公办剧团学习等形式,提高民间剧团的演出水平,也可以让创作人员免费为民间剧团量身打造演出剧(节)目等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企事业单位与民间文化团体共建或企业赞助等形式,促使更多的社会力量为他们的发展提供多方资助;通过开展传统剧目比赛或汇演等活动,给民间文艺团体创造更多的表演与交流机会,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快速发展和循环发展。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