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杨凌情怀】从“借圈代养”看生猪产业发展新亮点

——记杨凌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河南省栾川县青城山生态养殖园生猪养殖基地

2018-06-19 09:26:00    耿苏强

猪1

河南省栾川县青城山生态养殖园生猪养殖基地一角

从“借圈代养”看生猪产业发展新亮点

5月26日,记者驱车来到河南省栾川县秋扒乡雁坎村,连片的生猪养殖圈舍甚是喜人。贫困户崔留红刚刚在圈舍里干完活,准备下工回家。依靠在养殖园打工,崔留红一个月能领到2000多元工资。此外,他“借圈代养”了13头生猪,年底还能得到8000多元的分红。“女儿的学费不愁了!”谈笑间,老崔脸上满是自豪。

作为杨凌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近年来,青城山生态养殖园生猪养殖基地通过“以物代资”“借圈代养”等模式,免费为贫困户提供仔猪、技术服务,由贫困户发展家庭养殖。同时,该基地还为贫困户提供圈舍,发展集中养殖,生猪出栏后,由企业统一回收,并为贫困户支付代养费用。

“借圈代养”模式解决农户后顾之忧

“‘借圈代养’模式不但为农户解决了资金难问题,还规避了市场风险,基地对商品猪按保护价格进行收购,最大程度降低贫困户的养殖风险。”基地负责人崔洪阳说,代养模式好就好在基地与农户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养殖经验,进一步提升生产潜能,降低综合成本。“一年下来,每户贫困户可稳定收入8000多元。”

猪2

据了解,该基地“借圈代养”模式不仅解决了贫困户无技术、无能力养殖问题,更解决了种养殖大户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目前,该基地共有260户贫困户进行“借圈代养”。

“我以前在外打工,赚钱少且不能兼顾家里,现在到养殖场上班,每天的工作就是打扫圈舍、给生猪投料。每月可领到2000多元工资,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既照顾了家里又赚了钱。”栾川县狮子庙镇张岭村的贫困户张换成说。

崔洪阳说,该模式有效的带动当地260户贫困户2017年稳定脱贫,未来脱贫不返贫。基地有信心联合本地有养殖意向的贫困户携手发展,合作共赢,推动扩大养殖业乃至全县经济健康发展,使农户真真切切的尝到了养猪的“甜头”。

无风险代养模式规范生猪散养

针对以家庭为单位的养殖模式难以抵御市场风险的实际情况,该基地依托农业龙头企业,达成“供、管、销”一体的三方协议。已形成由青川生态养殖园生猪养殖基地或村集体经济体动员发动,企业发放猪仔、园区代养,企业收购、宰杀的一体模式,实现了生产源头与消费终端的无缝对接,以短、平、快的稳定增收方式,助力贫困户脱贫。

崔洪阳介绍,基地采取“公司+贫困户”的帮带模式,先后带动秋扒乡、狮子庙镇、潭头镇贫困群众参与。近年来,通过“借圈代养”帮带模式,带领贫困户发展集中养殖,为贫困户提供养殖圈舍,解决养殖无环保设施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难题。公司统一发放仔猪,免费提供饲料、疫苗、技术服务,养至生猪出栏,由公司统一回收。

例如,支付贫困户代养费用,以一头育肥猪周期为3个月,一年内可出栏4轮,照此推算,依据目前生猪市场价格,每头猪育肥后支付代养利润70元,一户贫困户代养40头(年出栏4轮),年户均收入1.12万元,减去每户借圈代养费用4000元,每户收入可稳定在6000元—8000元。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