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平利:社区工厂成为就业扶贫“大产业”

2018-06-25 16:53:03   

社区工厂为平利群众提供了众多就业机会。 本报记者 张斌峰摄

  本报记者 张斌峰 通讯员 熊荣军 

平利县发展社区工厂,打造西部“社区经济”知名品牌,让社区“小工厂”成为就业扶贫“大产业”。 

  路径,是这样形成的 

2010年遭受“7·18”特大洪灾后,按照陕南移民搬迁部署,平利县许多村民需要实施搬迁。为此,平利先后建设112个集中搬迁安置区,累计让28555户83307人告别了深山搬进社区。 

随着群众纷纷搬进社区,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有的家庭积蓄少,有的劳动力缺技术,有的没有稳定收入…… 

如何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挣钱增收?平利县经过调研发现,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其产品大部分工序需要手工完成,大多采取以件计酬,对工作时间、场所限制不严,具有上手操作快、管理相对松散的特点,非常适合需要照顾家庭、不能外出打工的妇女就业。 

“靶向”摸清后,平利就把就业创业、招商引资和移民搬迁有机结合起来,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创办社区工厂,引导搬迁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平利依托社区办工厂,办好工厂带就业,走出了“总部在园区、工厂在社区、车间进村庄”的路子,在全县全面发展社区工厂。 

“社区+工厂”,不仅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还有效解决了“三留守”等社会问题,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城关镇药妇沟社区居民吴丰珍表示,社区工厂让她“楼上居住、楼下就业”,晚上下班了还可以去广场跳跳舞。 

“社区+工厂”为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蹚出一条新路子,并激活了各种生产要素,实现了农民、企业、政府的共赢。 

  奇迹,是这样产生的 

平利在响应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大力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进驻搬迁社区,创办以家庭手工业为主要业态的社区工厂,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成功走出一条“就业式精准扶贫”新路子。平利社区工厂成为全国2017精准扶贫十佳典型之一。 

香港嘉鸿集团抢占先机,2016年就决定把平利建成西部最大的手套出口基地。与香港嘉鸿集团合作后,平利嘉鸿手套社区加工厂先后建分厂17家,2017年产值突破亿元大关。 

一花引得百花开。杭州合力毛绒玩具、江苏阳光制衣、上海嘉麟杰服装等一批龙头企业纷纷落户平利。平利11个镇有83家社区工厂,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经营主体181家、10家电商公司和796家网店。全县形成毛绒玩具、服装手套、电子元件、手工艺品4个社区工厂产业集群,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岗位6000余个。 

药妇沟社区居民黄细燕表示,她在嘉鸿手套厂上班两年多,月工资平均2000元,虽然比在外打工赚得少一点,但下班能回家照顾老人和小孩。 

平利有一大批搬迁群众在社区工厂加工手套、生产毛绒玩具、装配电子元件、制作手工艺品,拿上了稳定的工资,过上了红火的日子。平利许多贫困户,也因此实现了“楼上居住、楼下就业,一人进厂、全家脱贫,当年进厂、当年脱贫”的预期目标。 

  荣誉,是这样获得的 

2017年9月15日,平利社区工厂精准扶贫经验,在人社部主办的全国首届创业就业服务展示交流活动中得到肯定。平利社区工厂作为解决易地搬迁、助推就业扶贫的新路子,成为展示交流活动的亮点。平利社区工厂就业服务项目最终荣膺最具人气奖和优秀项目奖。 

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为解决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近就业难题,深入平利县调研考察社区工厂就业脱贫模式。今年5月29日,在北京举行的“暖心工程·社区工厂就业扶贫”公益项目启动大会上,平利县成为唯一试点单位。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认为,社区工厂有利于解决农村“三留守”问题,有利于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实习编辑:于婷婷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