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5 19:10:05
▲冉志林(左)在果园指导农民管理果树。
柑橘育苗大王冉志林慧眼识出优质柑橘助全国60万农户增收致富本报记者罗芸23日下午,北碚区澄江镇五一村绿康公司的苗圃里,一辆来自广西的大货车正在装车——5000余株“沃柑”柑橘苗将由此出发,成为千里之外壮族、瑶族人民的“摇钱树”。
购买这批种苗的唐光宇,已多次来绿康“回购”。“在广西,很多果农宁可花20元买绿康的苗,也不愿意花六七元钱买其它公司的沃柑‘杂苗’。”唐光宇说。绿康公司的创办人是冉志林,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晚熟柑橘育苗基地之一,其中沃柑脱毒种苗在全国的种植面积达到60多万亩,带动60多万户农户致富。
痴迷育种,用实践颠覆书本知识
冉志林今年48岁,出生于北碚区歇马街道一户农家。13岁时,他便买回柑橘籽自己育苗卖钱,尽管育苗成功率只有10%,但一年能收入一两千元,相当于当时一户中等收入的农户年收益。这种成就感让他“钻”进农业。15岁初中毕业后,父母希望他能跳出“农门”,当医生或工人。但冉志林业余仍然跟着院址位于歇马的中国农科院柑橘研究所专家学习。
当时在工厂做工,每天收入20元;跟着专家在田间搞嫁接,一天只有2元钱。他仍随叫随到,从不抱怨。后又通过北碚区与中国农科院共同举办的培训班,冉志林相对系统地学习了果树知识,育苗成功率提高到85%。
此后,冉志林结合理论在大量实践中不断摸索,又总结出许多颠覆课本知识的经验。传统嫁接理论认为,在气候温暖的春、秋两季,选取粗壮的枝丫嫁接可提高嫁接成功率。但冉志林却在实践中发现,在35℃以上的盛夏用刚出芽的胚芽嫁接,成活率可达98%至99%。高成活率的现实,让一些专家也连称“想不到”。
慧眼识“珠”,成沃柑育苗大王
2000年,冉志林成立绿康公司,销售南方早熟梨等畅销品种,同时也帮柑研所观察一些种苗资源性状,以便筛选出适宜在西南地区种植的优质品种。
在诸多品种中,他发现一个叫“沃柑”的品种很特别。这个品种最初由以色列育成,但柑研所从韩国引入这个品种时,其在韩国表现并不佳,因此没有人意识到有朝一日它会“钱景广阔”。刚种植的头两年,冉志林发现这种品种个头虽比乒乓球还小,但甜度高,冬季很少落果,在第二年春季成熟。冉志林想把它打造成重庆的“错季沙糖橘”,并决定赌一把,2008年,他以10万元的价格买断了沃柑在中国的品种权。
几年前,广西武鸣县农业部门在种苗短缺的情况下,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从冉志林处购回几千株沃柑,没想到这个品种迅速在广西成为“摇钱树”。
广西一位瑶族留守妇女种植的沃柑,第二年便开始挂果,亩产达到两三吨,比常规品种提前了两三年进入丰产期,而且果实个头大、果肉甜脆,每公斤能卖20元。亩收入能达到4万元的沃柑,在当地引起轰动,一下成为广西山区脱贫的“摇钱树”,并辐射到云南等地。
目前,仅冉志林直接销售出去的沃柑脱毒种苗,种植面积已达到60多万亩,直接带动60多万户农户致富。而沃柑这一品种在全国种植面积已达到200万亩,成为全国单一种植面积最大的柑橘品种。
自育品种,希望实现自主培育
沃柑的成功,让冉志林决心自己也要进行品种培育。“沃柑是从国外引入的品种,而我想培育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品种。”冉志林说,目前此项工作已有一定进展,能保证未来5至10年可推出20个左右表现优秀的自育品种。
为此,除与中国农科院柑研所、西南大学专家合作外,他还把大女儿送到美国学习农业生物工程:“育种是个很长的过程,要一代接着一代干,才有希望!”
实习编辑: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