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杨凌专家大棚里的“硬科技”

2018-06-25 21:49:0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学生向参会者展示香甜可口的小番茄

小番茄长势旺

本报记者 董文兰

6月8日,“新型温室结构与节能技术观摩研讨会”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召开。会前,来自沈阳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所的专家和企业代表,来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试验场的大跨度非对称水控酿热保温大棚内,参观了采用基质栽培、水肥一体化、生物制热等配套设施下生产的小番茄。

基质栽培小番茄安全又香甜

“我们这个棚有很多的不一样。”记者刚踏进大棚门口,工作人员就如此介绍道。在他的指引下,记者在大棚入口处看到装有温室环境及水肥一体化智能控制系统的计算机,正实时动态监测生产环境和植物生长信息,植物生长所需的水肥温湿光均由它来分析调配。

走进大棚,一株株2米多高的番茄架,挂满了红彤彤的小番茄;而埋藏于地下的水肥一体化系统,正将配方营养液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植物根系。

基质栽培的小番茄口感如何?“小番茄口感香甜,品质好,风味浓。”山东农业大学一专家如此评价到。

基质栽培有哪些优点?大棚设计者,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陕西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院园艺学院教授李建明告诉记者,番茄基质由腐熟的牛粪和食用菌渣构成,基质栽培的薄膜是外部白色内层黑色的塑料薄膜。普通栽培方式,肥料渗入土壤中,会造成浪费,还可造成面源污染。而基质栽培不用土壤,通透性强,有利于作物吸收,减少土壤病害和土壤连作障碍,可以隔绝土壤中的病虫害,节水省肥,提高产量。所以番茄在种植过程中全程不使用农药,无添加任何激素,口感自然香甜。

李建明还说,该番茄大棚2月20日定植,采摘时间到7月10日结束。在采用基质栽培、水肥一体化、生物制热等管理措施下生产的小番茄,亩产可以达到1.9万公斤,而农民按照常规方法种植的大棚番茄,亩产只有1万公斤左右。而且智能管理下的大棚,降低了劳动力管理成本,平均每亩每年可减少30天的劳动力用量。

改良棚型+酿热槽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大棚温度

参观时,大棚北面处的一个“大池子”,令大家感到十分新奇。

李建明向记者介绍:“这个大棚跨度达17~19米,有利于机械化操作。大棚东西走向,南屋面投影10~12米,北屋面投影7~8米,屋面保温被覆盖,冬春季南屋面保温被按照常规温室揭盖管理,北屋面保温被不揭起。该大棚依据日光温室采光蓄热原理,科学利用了南部采光、北部蓄热及保温被隔热的原理,提高了大棚的蓄热能力和温度。

你看到的大池子,叫作酿热槽。大小为1×0.5米,可利用补水方式控制酿热物发酵发热,实现按温室热量要求补热的能力,冬季或低温寡照时可提升棚内温度。采用新型棚,土地的利用率可提高到80%,建造成本降低30%以上,目前大棚已获批国家专利。”

据了解,近年来,李建明在新型温室大棚设计、温室蔬菜的灌溉制度、设施蔬菜水肥需求机理及温室作物生长模型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先后完成杨凌现代农业园区、中哈现代农业园区、江苏扬州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宁夏固原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河南新郑市现代农业园区等规划任务,让越来越多的农民从中获益。 

 

实习编辑:于婷婷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