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榆阳区鱼河镇房家沟村: 发展特色种植业 助推精准脱贫致富

2018-06-27 14:42:59    张利平

本报榆林讯:“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要求,产业是乡村发展的基石,只有具备一定的产业支撑,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为打赢“产业扶贫”这场硬仗,助推脱贫攻坚。榆阳区鱼河镇房家沟村积极响应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号召,采取“特色种植”模式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充分结合村情实际,发动群众种植240亩山地苹果、新建塑料拱棚100个、种植夏马铃薯100亩、秋马铃薯80亩、露地葡萄80亩、杏树20亩……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全村农户,帮助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积极探索产业发展道路,变“输血”为“造血”,以产业兴旺带动全村真正实现脱贫致富。

房家沟村位于榆阳区南25公里,全村总土地面积约10200亩,在籍人口183户546人,常住人口40户110人。现有贫困户8户18人,其中在册贫困户5户8人。去年全村村民人均纯收入6500元,主要以种植传统作物玉米、马铃薯、小杂粮和外出务工为主,养猪和养羊为辅。靠种植传统的经济作物农民的收入很低,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全村利用产权制度改革整合的土地大力发展特色种植,现在山地苹果已经种上,葡萄已经出苗……

“根据房家沟村的特点,通过多方考察,我们觉得山地苹果种植是比较适合全村的一个中长期产业,这个项目是有发展前景的。”房家沟村“第一书记”张连虎说。经过外出实地考察品种、苗木质量、上市时间、市场销售等情况,最终全村栽种了240亩的山地苹果。“目前看成活率非常好,山地苹果到第四年才挂果,一亩可以产2000斤左右,1斤苹果1元钱也能卖2000元,这只是初果期。如果到了盛果期亩产量可达4000斤,苹果每亩最低收入在4000元左右,所以说这是一个能带动全村发展的中长期产业。我们在苹果地里掺杂的种植花生、红薯等经济作物,这部分收入可以弥补前期的人员务工费用。”村民房子来说。

根据房家沟村山地多、村民年龄大、劳力弱等特点,因地因人制宜,村上选择能抗零下6摄氏度低温的杏树优良品种引进房家沟村,“这也是一项中长期产业,而且我们村的杏口感特别好,酸甜酸甜特别好吃。”村民高子荣说。同时,村上与中榆能源有限公司合作发展光伏产业,建成300千伏光伏电站一处,村集体免费享受150盏路灯、20千伏光伏屋面板发电,贫困户年享受2.1万元分红。

脱贫攻坚,任重道远。几年来,房家沟村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乡村振兴为总抓手,围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一条主线”,推动产业扶贫和农业现代化“两个结合”,全村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整合土地资源,调整扶贫战略部署,通过 “特色种植”的发展模式,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

“在今后的工作中,房家沟村将会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区各项扶贫政策,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扎实推进该村产业脱贫工作,坚持长线产业与短期产业结合、自主脱贫与带动脱贫结合、政策帮扶与激发内生动力结合、政府引导与市场导向结合的原则。相信房家沟村将会早日摆脱贫困的帽子,走出贫困的圈子。”村支部书记高东平说道。(通讯员张利平) 

 

实习编辑:于婷婷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