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02 15:21:00 崔新谋
日前,2018走出杨凌看示范大型采访活动启动。本次活动历时12天,由新华社(新华网)、人民网、国际在线等11家中省媒体组成采访团,通过文字、图片、短视频等多种形式,深入挖掘杨凌示范区在打造“杨凌农科”和“农高会”品牌,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所做的积极贡献,寻访镌刻在大地上的“杨凌印记”……
一份使命,一份担当。1997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了我国首个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其使命就是解决我国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21年来,杨凌切实履行国家使命,改革创新,主动担当,大胆探索,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杨凌模式”。
一份责任,一份耕耘。杨凌立足自身职责与使命,发挥农业科技优势,通过建设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做给农民看,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教会农民干,探索形成了大学推广、产业链企业推广、科技特派员创业推广、农业科技培训推广、展会推广、媒体推广等“六种模式”,走出了一条科技扶贫新路径。目前,累计在18个省(区)建设示范推广基地306个,2017年示范推广面积7186.98万亩,示范推广效益212.22亿元,数以千万计的农民从中受益。
一份付出,一份收获。从戈壁沙漠到烟雨江南,从西部边陲到华北平原。15年来,“走出杨凌看示范”紧紧围绕杨凌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农高会参展企业,每年组织开展采访报道、宣传推广活动。15年来,采访团深入30多个省(市)和地区、160多个示范基地、累计行走12万余公里、130多家中央和省市新闻媒体参与报道,共刊发各类稿件1万余篇条。
一份情怀,一份感动。参与活动的新闻媒体,带着对“三农”的情怀,把“走出杨凌看示范”作为记者编辑“走转改”一项重要活动,进行统筹协调、整合资源,从报台网到网微端,从主题报道到上下联动,采写了一大批鲜活的重要稿件;每年参加的记者,从相遇到相识,从体验到体会,参与者都收获了一份难以割舍的友情,为杨凌示范区对外宣传团结了一个永恒的“朋友圈”。
实习编辑:任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