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浙江长兴县:以美丽乡村建设助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018-07-11 16:29:24   

本报记者 范高明报道

与城市相比,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组织管理方式滞后,而在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全局中,垃圾分类与轰轰烈烈的“五水共治”“四边三化”“三改一拆”等专项活动始终伴随左右。值得一提的是,浙江省长兴县则将垃圾分类、“五水共治”“四边三化”“三改一拆”与乡村民宿等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全县中心工作的中心点,实施美丽乡村创建全县一盘棋。

自2003年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来,浙江美丽乡村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据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全国各级媒体关于浙江美丽乡村建设方面的新闻、专题类相关报道共计15万多篇,记录了浙江在美丽乡村治理方面的业绩。其中,乡村旅游、环境整治、基层治理、农村电商、回乡创业、民俗文化等方面的报道数居前,成为外界解读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切入口。

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带动了民宿经济的蓬勃发展,尤其是乡村民宿更成为农村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点。“农家乐”“渔家乐”“洋家乐”等多种民宿形态成为舆论解读的重点样本。2017以来,长兴及时制定《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补短板专项行动方案》,在全县范围内推进23个精品村建设,目前水口乡顾渚村、龙山街道、小浦镇、李家巷镇等近30个精品村已基本完成投资建设。另外,已完成投入1个多亿(对江南茶乡顾渚支线、银杏长廊、希望田野吕山段等)用于推进道路的亮化、美化、绿化、整洁化等美丽乡村风景线建设。

同时,自去年开始,记者在采访中就留意到,在李家巷镇各村、小浦镇的十里银杏长廊、水口乡等乡镇各项美丽乡村整治工作都在有序进行中。为此,2017年,长兴县还专门出台了《2017年度全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方案》,在此框架下,明确各相关部门的具体职责,形成了分工明晰、权责明确的协作模式。同时,为了能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部门之间还建立开展了上下“联动”、左右“联合”、全线“联通”的机制体系,并给予责任部门(组织)以相应的专项资金支持,从而确保垃圾分类长效、常态化运行,破除了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壁垒。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任务较为繁重。守住一方厚土,造福一方百姓。

近年来,长兴县始终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重要思想为根本指导,对曾为地方经济做出过一些贡献的低、小、散等地方中小企业,以壮士断腕的魄力,通过调整结构、转型升级,坚决走绿色发展之路,告别了传统的粗放式发展模式。曾经的煤矿、石矿逐渐被今天的乡村特色、民宿、湿地取代,绿色经济发展成为了城市名片,长兴,逐渐成为长三角地区知名的“都市后花园”,一幅清丽动人的江南美丽乡村图景在这里精美呈现。

总结浙江省“千万工程”的成功经验,从“功成不必在我”、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施政理念到从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开始的细致规划,都着重强调各级政府为民“务实”二字。

自2003年以来,外界对美丽乡村的关注热度持续走高。特别是从近几年来看,杭州、湖州、丽水等地的优美生态环境、发达的乡村游,在全域旅游发展中取得了一定成就。除此之外,各地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传统古村落、原始文化保护,大力探索实践现代文化与传统村落文化旅游发展模式。浙江长兴县以美丽乡村建设助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或能为一些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新的样本和发展思路。

 

 

实习编辑:于婷婷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