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11 16:50:04 王朝阳
“以前核桃都是粗放式种植,自然生长,谈不上管理,村民们觉得核桃不是小麦、苹果等,靠核桃根本赚不了钱。自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翟梅枝教授来以后,核桃竟神奇的发展成当地支柱产业,成为村民发家致富的‘香饽饽’,大伙都亲切的称翟教授为‘翟大姐’。”提到翟梅枝,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上河村核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彩凤感激地说。
商洛因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山高坡陡,适合核桃生长。近年来,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技优势,加强校地合作,核桃产业在商洛得到长足发展。
7月5日,2018“走出杨凌看示范”采访团来到商州区上河村核桃生产基地,在这里对商洛核桃产业发展窥得一斑。2006年,翟梅枝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派遣下,考察商洛核桃发展,2007年商洛核桃试验站成立,这一呆就是十多年。
十余年来,在翟梅枝的精心帮扶和杨凌科技的带动下,通过“高接换优”“丰产栽培”等技术,先后试种成功“西扶一号”和“西林三号”等核桃新品种,商洛核桃种植面积从2010年的180万亩,年产3万吨,产值5亿元,上升到2017年底的326万亩,年产12.8万吨,产值达到28亿元,核桃成为当地人发家致富的主要来源。
上河村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技扶贫点,2016年,上河村被杨凌确定为核桃产业科技扶贫示范基地,翟梅枝负责基地扶贫工作,她先后围绕提质增效、科技主推精准扶贫等工作开展,帮助该村实现产业发展,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目前,该村有808户2236人,发展良种核桃2400亩,人均1.1亩,通过核桃产业带动效应,先前确定的238户贫困户,目前剩下96户,预计明年就可以全部脱贫。
“翟老师常常来到地里以后才打电话告诉我们,不管在办公室还是在地里为村民培训,和村民关系都非常融洽。”基地技术员王锋说。2007年王锋从外地回到商洛,跟随翟梅枝学习核桃管理技术,以前装土保湿、费事费力,作用不大,现在通过“高接换优”技术以后,既简单又高效。
记者了解到,为了帮助村民学技术,翟梅枝特意培育当地的贫困户及村民生产技术等,目前已培育技术员30余人,这30人又将技术传给其他村民,以此将技术推广铺展开来。据悉,2016年11月,为了帮助上河村村民高效施肥,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支持下,翟梅枝将52吨有机肥免费提供给上河村村民,以提高土壤有机质,达到提高核桃品质的目的。
商洛市核桃研究所所长陈新乐说,为了提高核桃产量和质量,当地为核桃产业出台了多项措施,一是竭力推广“高接换优”,该技术的应用推广面积从以前的10万亩到现在的60万亩,效果特别好;二是推广有机肥,达到提质增效和节本增效等作用;三是大力推广病虫害防治技术,加强“八虫三病”的防治工作;四是通过合理修剪达到生产要求。
李刚信是上河村的贫困户,经营着2亩核桃地。“以前每亩地产量最多120公斤湿核桃。如今,通过翟梅枝的技术指导,每亩地能达到150公斤左右,年增收3000多元。”李刚信对记者说,通过技术指导,自己学会剪枝、防虫、施肥等标准化操作,核桃品质和产量都得到了提升。
“目前,商洛生产能力强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有13家,生产的核桃露、多肽核桃乳酸菌等获得国家专利产品,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种植面积要达到340万亩,产量达到20万吨,产值达到100亿元。相信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科技扶贫的帮助下,这个目标一定能实现。”商洛市林业局副局长余振忠说。
实习编辑: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