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18 14:34:35 黄 河
国之重器青铜器是怎么造出来的?三千年前青铜冶炼、铸范又有哪些“高精尖”技术?连日来,来自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台湾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等二十所高校及北京中学考古社的63位师生齐聚宝鸡周原博物院,用一周时间探索古老青铜工艺蕴藏的魅力,感受膴膴周原深厚的历史文化,体会一代代考古人的周原情怀。
本次冶金实验考古暑期课程由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宝鸡周原博物院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合办,是北京大学研究生创新计划和本科生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面向全世界招录对冶金考古感兴趣的优秀本、硕、博学生,通过为期一周的教学培养,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使学员对古代冶金技术有深刻理解。
活动中,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陈建立教授的带领下,“考古大咖”们先后参观了宝鸡市周原博物馆、周原国际考古研究基地。特别是在周原博物院青铜铸造研究所,大家被陶范制作及青铜铸造表现深深吸引。研究所负责人董子俊为他们演示铜镜的铸范、浇铸及抛光处理,详尽地讲解了铜鼎、甬钟、銮铃等器物的范铸工艺,并一一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同学们还亲自试用炼炉、坩埚、陶范等完成铜矿石冶炼、青铜器浇铸以及生铁制钢的实验操作。北京大学雷兴山教授、西北工业大学杨军昌教授等考古和文物保护领域知名学者,还为学员介绍了周原考古、青铜器研究及保护工作等内容。通过课堂学习与实地观摩,大家了解有关古代青铜与钢铁冶金活动的基础知识,对周原地区的考古研究有了全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