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文山市着力构建“四美”乡村

2018-07-19 17:26:28   

近年来,文山市大力实施基层党建、经济推进、生活进步、环境提升、文化培育等综合工程,探索出一条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之路。

以党建引领,实现“乡村组织美”。组织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治、农村党员定岗定责、能人党员培养、驻村扶贫队员派驻、村集体经济壮大、党建扶贫双推进等基层党建工作,把“做生产发展的领路人、生活宽裕的实现人、乡风文明的带头人”作为党员发挥作用的主要内容,发挥广大党员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先进性。去年以来,该市共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24个,为6200余名青壮农村党员搭建帮扶责任岗位9000余个,为100个贫困村派驻扶贫工作队员379名,鼓励103名能人党员建立和参与农民合作社,摘掉37个集体经济“空壳村”的帽子。  

以内外兼修,实现“乡村特色美”。大力开展农村硬件设施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七改三清”行动,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补齐发展短板;通过乡村建设传承弘扬具有地方特色的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重点打造马塘镇塘子寨苗族风情村、追栗街镇丫呼寨红色乡村、红甸乡席草寨傣族风情村、新街乡兔格底“无粮”村等特色美丽村寨;马塘镇塘子寨村美丽乡村建设结合当地苗族文化建设文山市第一家苗族文化传袭馆、斗牛场等亮点工程,保留了农村元素、突出了乡村特色,实现了“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追栗街镇丫呼寨整合2112.51万元资金修缮革命旧址、恢复军事通道、建设解放广场,通过建红色阵地、讲红色故事、扬红色传统和壮红色经济,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经济。今年以来共接待游客142批4093人次,助农增收50余万元。  

以产业发展,实现“乡村致富美”。加大培育水果、蔬菜、花卉、中药材、畜禽养殖等高原特色农业及林业产业、电商产业,不断增加农民收入;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助力贫困户以资金入股、土地入股、土地流转、生产托管、股份合作、订单帮扶、劳务合作的方式与合作社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户增收致富。截至目前,共建立农民合作社503个,引进18家农业龙头企业、发动62家民营企业参与产业扶贫,发展水果蔬菜种植22.37万亩、三七等中药材25.61万亩,辣椒、生姜、烤烟等特色产业38.47万亩,建成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个、乡镇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140个,县域电子商务网络交易额达17亿元。  

以环境提升,实现“乡村宜居美”。深入开展“河长制”“街长制”“路长制”工作,实行“门前四包”责任制,加大全市水域、路域、街域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实行最严格的河流保护制度,实施沿河区域农村污水治理工程,推进盘龙河综合治理。截至目前,共整治乡镇道路路域环境410公里,新建规模养殖场9个,农村户用标准化圈舍6万个,实现人畜分离;新建乡镇级公厕14座、村级公厕189座,完成节柴改灶1000户,安装农村太阳能热水器500台,建成大型沼气工程2座,实施农村绿色施肥、生物用药示范工程60个。

 

 

实习编辑:于婷婷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