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26 15:30:05 马丙宇 通讯员 尹祖涛
“没有政府和驻村工作队,我的草莓还真的种不成,脱贫都是个大问题!”一见面,王连英就兴冲冲地带着记者来到了她的草莓大棚,脸上一直挂着笑,“镇里帮忙申请了3万元的金融扶贫贷款,工作队带我到应举镇学的技术,你等到下次来,草莓结果就能挣着钱啦!”
别看王连英现在这么高兴,刚嫁到封丘县潘店镇牛庄村时,她整日都是愁眉苦脸。因为婆婆家实在是太穷了,没有院墙,没有大门,只有几间破房、一辆破自行车,王连英结婚只是简单办了几桌酒席,欠下了一万多元的外债。
结婚一年后王连英有了第一个孩子,但孩子多病,看病花去了一大笔钱,家中旧债未还又添新债。在这个节骨眼上,王连英的丈夫在干活时不小心把胳膊摔骨折了,家中的顶梁柱也不能挣钱了,还要花钱去看病。“孩子他爸骨折还没好利索,孩子的爷爷又因心脏病住进了医院。”王连英告诉记者,“那段时间到处借钱度日,连安葬公公的钱都是借的。”
人穷志不能穷,借的钱一定要还上。为了多一份收入来还债,王连英丈夫在第二个孩子出生刚九天时就外出打工了,还在月子里的她忍着手术后的疼痛,拉扯着两个孩子。“那时候是真的绝望,以为这辈子就要这么穷下去了。”王连英眼中含着眼泪。
也正是在这时,牛庄村党支部书记来到了王连英家,说要帮她一家申请成为贫困户,享受扶贫的好政策。王连英填了申请书,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她怎么也不会想到,这张申请书彻底改变了她一家的生活。
成为贫困户之后,县里给王连英家免费安装了机顶盒,给漏雨的房子搭建了彩钢瓦,随后又修了院墙、大门还有厕所,并给她安排了一个公益性岗位,每月工资1400元钱。驻村工作队的同志问王连英愿不愿意干时,她兴奋地连说了三个“干”字。
为了能让王连英家有稳定、长远的收入,除了公益性岗位,驻村工作队还帮助王连英把8000元的扶持资金入股到金莲制粉有限公司,每年最低分红600元。
入股还不到一年,金莲制粉有限公司就给王连英送去了1000元的分红、1120元的光伏收益,两个孩子的800元营养餐补助和400元的学前教育补助也打到了她的账户上,还有政府代缴的合作医疗费720元……看着一项项的补助资金,再想想以前借钱度日的艰难生活,王连英内心又产生了另一种不安。“借了国家的钱总有要还的一天,我跟孩子他爸商量着在地里种点儿啥,既可以改善生活,又能尽快还清债务。”王连英说,“正在我们不知种点啥好的时候,驻村工作队同志来帮我参谋,最后敲定了建大棚种草莓。”
如今,草莓大棚成了王连英的第二个家,有事没事她都会去看看大棚里的草莓苗,去外地学习到的种植知识,她都认真记录在本子上,时不时地翻阅或者再去请教帮扶人员。“我总打电话跟孩子他爸说,你在外面好好干,我在家里好好种草莓。这以后的小日子啊,肯定像草莓一样红又甜!”王连英眯起眼睛笑了起来。
实习编辑: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