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一波三折养海鸭 尽心尽力助脱贫

2018-08-02 15:35:28    刘梦晓

临高道灶村驻村第一书记陈明书带领贫困户发展海鸭产业,走上脱贫致富路

“多亏了陈书记,我们的日子才越过越红火!”近日,在临高县博厚镇道灶村村民谢亚祥家,道灶村驻村第一书记陈明书的到来,让谢亚祥两口子十分激动。

2016年,谢亚祥一家还是贫困户,一家老小住在几间破房子里,生活十分拮据。到2017年9月30日,通过加入合作社、务工等方式,谢亚祥一家成功脱贫“摘帽”,还住进了新房子。

2016年9月,作为海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派驻道灶村的第一书记,陈明书来到了道灶村。经过近一个月的走访,陈明书了解到,道灶村人多地少、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全村263户1128人有22户101人是贫困户,是名副其实的贫困村。

但作为一个临海的渔村,道灶村自然环境十分优越。每当海潮退去,沿海植被上就会留下大量的海蟹、鱼虾和贝类,成为海鸭的天然食粮。因此,该地的海鸭毛色好、肉质鲜,颇有名气。只不过,过去村民养海鸭缺乏技术,效率低,且一直以散养为主,没有形成规模养殖。

“我们根据道灶村的优势,选择了养鸭产业作为主要产业,全面展开扶贫帮扶工作。”陈明书说,经过深入市场调研,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先后出资30万元,着力打造道灶村养殖海鸭产业。2016年9月27日,道灶村咸水鸭养殖合作社揭牌成立。

“贫困户都不敢加入合作社,他们说自己养都养不好,给别人养就更难说了。”令陈明书始料未及的是,合作社刚成立就遇到了困难。为了鼓励贫困户加入,陈明书一家家走访,说动了部分贫困户每家出资2000元入股合作社。

困难并未就此结束。第一批鸭苗共1000只,由于饲养技术不到位,折损了一部分。陈明书着急了,“绝不能辜负村民的信任!”那段时间,他和同事每天在养鸭基地和技术防疫中心往返奔波,向技术人员学习养鸭技术,人累瘦了,皮肤也晒得黝黑,终于让养殖海鸭走上了正轨。

3个月后,第一批海鸭到了出栏时间。陈明书发现,海鸭在镇上的需求十分有限。为此,陈明书联系省相关单位,进行爱心售卖,很快就将海鸭销售一空,入股合作社的贫困户每户获得600元分红。

在第一桶金的带动下,其余贫困户改变了观望态度,激发了抱团脱贫的信心,全村22户贫困户全部加入马袅海鸭产业合作社。2017年9月,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引进专业从事海鸭养殖销售的海南盛利实业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为合作社提供海鸭种苗、养殖技术及销售服务,进一步壮大了合作社的养殖实力。随后,合作社成功注册了“马袅海鸭”商标,将其推向广阔市场,深挖绿色生态养鸭经济效益。截至2017年底,合作社出栏成鸭共1万多只,共分红5次,每户获得分红4300余元。

同时,在陈明书的鼓励下,不少贫困村民外出务工,也有了经济来源。通过获取分红和务工等收入,目前,除1户贫困户危房改造没有完成之外,道灶村其余贫困户已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从8.9%降至0.05%。

与此同时,在陈明书的推动下,道灶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不断提升,环村路、路灯、文化室、卫生室、文化活动广场、污水处理站等设施相继建成,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今年以来,陈明书又带着村民与海南琼纺养蚕发展有限公司开展合作,紧抓茧丝价格上扬的大好机遇,发动村民大力发展种桑养蚕产业,增加收入。“扶贫路上尽管一波三折,但看着村民真正过上好日子,所有的辛苦就都值得了!”陈明书说。

 

实习编辑:于婷婷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