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果实性状:果实近圆形或稍扁,平均单果重250克,大果重500克。不套袋果果皮黄绿色,贮藏后变为金黄色。套袋果果皮淡黄色,果面洁净,果点小而稀。果肉白色,肉质脆嫩,多汁,石细胞少,果心极小,可食率达95%以上,不套袋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16%,套袋果12%~15%,风味甜。果实9月中下旬成熟,果实发育期129天左右。较耐贮藏。
营养价值
梨果: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等功效,适用于热病伤津烦渴、消渴症、热咳、痰热惊狂、噎膈、口渴失音、眼赤肿痛、消化不良。
梨果皮:清心、润肺、降火、生津、滋肾、补阴功效。根、枝叶、花有润肺、消痰、清热、解毒之功效。
梨籽:梨籽含有木质素,是一种不可溶纤维,能在肠子中溶解,形成像胶质的薄膜,能在肠子中与胆固醇结合而排除。梨子含有硼可以预防妇女骨质疏松症。硼充足时,记忆力、注意力、心智敏锐度会提高。
栽培习性
生长特点
幼树生长势强,结果后树势中庸,树冠开张,萌芽率低,成枝力弱。以短果枝结果为主,成花容易,花量大,腋花芽结果能力强,改接后第二年结果。坐果率高,丰产。极易成花,早实性强,定植后二年结果,花粉量极少,需配置授粉树。适应性强,抗黑斑病、黑星病。
栽培要点
宜选平地肥沃壤土或砂壤土建园,丘陵山地需深翻改土,使活土层达60~80厘米,有水浇条件。严格配置授粉树,应选择2个以上品种,新世纪、绿宝石、新兴、大果水晶均为良好授粉品种。该品种成枝力弱,树冠紧凑,可适当密植,株行距宜选用2~3米×3~4米。树形采用基部三主枝改良纺锤形或细长纺锤形,幼树应轻剪,通过摘心、刻芽、轻短截等促进发枝,拉枝培养树形。
进入结果期后对连续结果的长枝及时回缩更新,以保证丰产稳产优质。对肥水条件要求较高,施肥以有机肥为主,使土壤有机质含量达1%左右,追肥主要在花前(N)、春梢旺长期(N、P、K)和果实膨大期(P、K),追肥时结合灌水。严格疏花疏果,首先在花芽膨大期或结合冬剪疏掉过量花芽,花期疏花,疏果在花后20天内完成,每20~25厘米留一个果形端正、下垂的边果,产量控制在每公顷3.7万千克左右。为提高果实商品质量,需进行果实套袋。病虫害防治主要防治黄粉虫、梨木虱、食心虫、黑星病、锈果病等。
病虫害防治技术
黄金梨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一、农业防治
栽植优质无病毒苗木;通过加强肥水管理、合理控制负载等措施,保持树势健壮,提高抗病力;合理修剪,保证树体通风透光,恶化病虫生长环境;清除枯枝落叶,刮除树干老翘裂皮,翻树盘,剪除病虫枝、果,减少病虫源,降低病虫基数;梨园周围5km范围内不栽植桧柏,以防止锈病流行等。
二、物理防治
根据害虫生物学特性,采取糖醋液、树干缠草绳和诱虫灯、杀虫灯等方法诱杀害虫。
三、生物防治
人工释放赤眼蜂。助迁和保护瓢虫、草蛉、捕食蛾等昆虫天敌。应用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治病虫。利用昆虫性外激素诱杀或干扰成虫交配。
四、化学防治
1.药剂使用原则
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和致畸、致癌、致突变农药(滴滴涕、六六六、杀虫脒、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甲拌磷、氧乐果、水胺硫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治螟磷、甲基乙硫磷、内吸磷、可百威、涕灭威、灭多威、阿维菌素、汞制剂、砷类等)。提倡使用生物源农药和矿物质农药。提倡使用新型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2.合理使用农药
(1)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有针对性地适时用药,未达到防治指标或益虫与害虫比例合理的情况下不使用农药。
(2)根据天敌发生特点,合理选择农药种类、施用时间和施用方法,保护天敌。
(3)注意不同作用机理农药的交替使用和合理混用,以延缓病菌和害虫产生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
(4)严格按照规定浓度、每年使用次数和安全间隔期要求施用,施药均匀周到。
3.主要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梨黑星病、干腐病、轮纹病和褐斑病,主要虫害有梨木虱、蚜虫类、叶螨、食心虫类和蝽象。发芽前(3月上旬)喷3度石硫合剂,铲除病菌和越冬螨类等害虫。落花后(4月上旬)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800倍液加10%吡虫啉可湿性粉2500倍液,防治黑星病、轮纹病、蚜虫、梨木虱等病虫害。
新梢旺盛生长期(5月上旬)喷10%苯醚甲环唑(世高)水分散颗粒剂7000倍液加5%尼索朗乳油2500倍液,防治黑星病、纶纹病、褐斑病和叶螨。7月上旬和下旬各喷1次倍量式波尔多液或内吸性杀菌剂,防治果实和叶片病害。果实采收前后,喷施氟硅唑或多菌灵,混加拟除虫菊酯类农药,重点防治纶纹病、炭疽病,黑星病和食心虫。采收前20 d喷1次代森锰锌,防治果实病害。落叶后,清扫落叶、病虫果,集中烧毁或深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