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9 11:45:18
近日,走进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洗溪镇洞底坪村2300亩葡萄园,一串串葡萄晶莹剔透挂满枝叶间,村民们正在采摘丰收的葡萄,慕名而来的数百名果商忙着把成熟的葡萄装卸上车运往长沙、怀化、吉首、贵州铜仁等地。这是该村党支部书记田绍志领跑村民发展高山葡萄脱贫的喜人镜头。
洞底坪村坐落在峒河流域高海拔山区,辖5个村民小组,有346户1538名村民,依靠高山旱地发展生产,十分贫困。但该村昼夜温差大,土壤十分适合种植葡萄。为此,田绍志打算统一规划集中连片打造高山葡萄产业长廊,让葡萄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新型产业。
年富力强的青年村干田绍志说到做到,2013年,他自筹资金230万元,率先开发葡萄500亩,然后带领村民倾力发展葡萄产业致富,从此葡萄敲开了贫困村民致富大门。
五年来,在县扶贫办等部门支持下,田绍志带领177户贫困村民种植葡萄2300多亩,并购买大量葡萄种植书籍自学,邀请省、州、县葡萄种植专家来村办班培训,普及葡萄种植技术。
为打消村民葡萄种植培管技术和销售等后顾之忧,田绍志组建了“泸溪县洞底葡萄农民专业合作社”, 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抱团发展,对葡萄基地采取统一管理、个体细作的模式经营。
田绍志还建立了技术培训室,每年组织葡农参加湖南农大石雪晖教授的技术培训260多人次,他给村葡萄起名为“高山”葡萄并注了册,叫响了“洞底高山葡萄”品牌。
“全村富才是真富。发展葡萄产业,人人参与,家家致富。”这是田绍志的目标。
田绍志创新精准脱贫模式,实施“合作社+公司+农户+扶贫”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加入合作社,通过“保底+分红”增加收入。同时,增强农民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功能,扶持萄农发展高效葡萄产业,提高葡萄附加值,为农民创更多收益。
“我们村原是后进村,因为无产业,吃闲饭、混日子的多,现在通过帮扶发展葡萄产业,我们组32户都入了股,贫困群众一个都没少。”正在采摘葡萄的村民杨大叔告诉笔者。种植的葡萄,县扶贫办每亩补贴1500元,让村民更加有劲。
该村扶贫葡萄产业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致富,还带动餐饮、观光农业、种养等20多个项目,年产值达1275万元,村年人平纯收入达3927元。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甜了,小康路越走越宽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