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白水:扶出新面貌 提振“精气神”

2018-08-27 15:46:15   

本报记者 郑栋 见习记者 贾景智 

“我现在就想干点事,让生活好起来。”8月13日下午,天空中飘着小雨,在渭南市白水县杜康镇张家塬村,坐在轮椅上的张小龙乐观又恳切地对记者说。 

张小龙曾遭受哥哥身故、自己摔伤残疾和父亲离世等多重打击,孤身一人的他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痛苦,甚至一度连温饱都成了问题。 

张小龙极度贫困的状况,很快引起了从村党支部到镇(办)党委直至县委的高度关注。自2016年起,白水县委书记周庆文与他结成了帮扶对子,既帮生活又帮产业,他的生活开始有了起色。“无论是周书记还是村上、镇上的干部,他们都鼓励我要树立信心往前奔。”张小龙说。 

现在,张小龙经营着一家小卖部,平时,他还主动上网学习电器修理技术,并打算养些肉鸡……对记者细数着自己的一个个脱贫“小目标”,他的眸子里闪烁着希望之光。 

在白水县,有近4万名贫困群众正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焕发崭新的生活面貌。目前,全县贫困户家庭的孩子已经实现零辍学、零失学。农村居民新农合和大病保险实现100%覆盖,年度计划的2136户安全饮水改造工作已全部完成,危房改造年度计划完成率达100%。 

白水县的广袤乡村,长年活跃着一支由新乡贤组成的脱贫攻坚百姓宣讲团。目前,已有近200场包含脱贫攻坚元素的各类宣讲活动在全县8个镇(办)开展。 

西固镇扶蒙村的高民生就是白水百姓宣讲团中的一员。今年60岁的他,曾经是镇上的农民苹果站站长。现在,为贫困群众宣讲最新的脱贫政策和感人的脱贫故事,已经成为他最热爱的事。“我们在宣讲中采用很多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比如快板、小品、戏剧等,让人们记住身边的扶贫故事、脱贫典型。”高民生说。 

教育引导树德、先进典型助力、村民齐心共建,白水县不断探索实践,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扶志扶智宣讲鼓舞人心,脱贫攻坚宣传凝聚人心,家风家训村歌村史教化人心,文化下乡百姓文艺宣讲感化人心,表彰先进道德引领提振人心,文明创建规范深入人心,公益救助“爱心超市”激励人心,司法保障为民服务暖化人心……在白水,得益于一系列扶贫扶志扶智措施,贫困群众有了脱贫攻坚的“主心骨”,提振了脱贫致富的“精气神”。目前,白水县63个贫困村已有35个村脱贫,7817户24140人达标脱贫。今年,白水县还将有20个贫困村如期脱贫,7900人达标脱贫。

 

 

实习编辑:于婷婷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