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贫困村的美丽“蝶变”——梨树县孤家子镇团山子村精准扶贫记事

2018-09-03 16:09:33    朱金 郝爱峰

团山子村位于梨树县孤家子镇西南部,距孤家子镇15公里,2015年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4户129人。

自脱贫攻坚行动启动以来,该村在四平市公安局的帮助下,在“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的带领下,发展扶贫产业,完善交通路网,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于2017年底退出了贫困村行列,目前剩余2户3人未脱贫。近日,笔者来到团山子村,发现这里已悄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来到团山子村村部时,一排排耀眼的整齐如一的光伏发电板屹立在村部西侧,十分引人注意。“精准扶贫到户到人,发展产业齐心脱贫”的横幅更是提振着士气,振奋着人心。此时团山子村村书记马元也和驻村第一书记刘海洲正带领工作人员认真地整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卷宗。通过交流了解到,以前的团山子村没有集体经济,村民以种植传统农作物玉米为主,没有产业化项目,农业基础极其薄弱。为形成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经过多方的研究决策,反复论证,决定将光伏发电项目作为脱贫攻坚项目建设的重点。市公安局协调市发改委,争取项目批文和项目资金135万余元,驻村工作队四处奔波完善后续相关手续,2017年6月168.47kw村级电站并网发电,为团山子村的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自脱贫攻坚行动开展以来,市公安局对帮扶村团山子村的脱贫攻坚工作高度重视。市领导多次深入团山子村督导检查脱贫攻坚工作。结合团山子村的具体实际,谋划产业项目,寻找脱贫路径,加快了团山子村的脱贫步伐。”刘海洲介绍说。

贫困户李淑芝对来访者说:“自己和老伴身体都不好,种地的那点钱都不够自己一个人看病。市公安局的包保干部和村干部时常到家里来送米面油,嘘寒问暖,年底也得到了光伏电站分红,十分感谢他们。”

团山子村的贫困户多数是因病导致贫困,为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发生,市公安局组织协调市第一人民医院,每年六七月份都到村里为村民义诊,普及健康知识。截至目前,共为团山子村贫困户及200多名群众进行了外科、血压、彩超、心电图等多项检查,受到了贫困群众和村民的广泛好评。

“党的扶贫政策我是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大到危房改造,小到米面油都是政府帮我解决的,我因脑血栓和心脏的问题进行了三次手术,后续的医疗问题也帮我协调解决,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各级领导和包保干部。”脱贫户王建付激动地说。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老话,而团山子村崎岖难行的道路却一直困扰着团山子村的村民。如何破解村经济发展的“掣肘”是摆在市公安局主要领导面前的首要问题。经过多次与省交通厅进行协调争取惠农资金,最终两家子大桥与九队的9.97公里水泥路成功修复,村内10公里水泥路已交付使用,20公里水泥路目前正在积极协调相关手续。

如今团山子村已经告别了“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的历史,宽阔平坦的水泥路联通各家各户,路路畅通,村民们再也不会为出行而犯愁。四平市枫叶集团赞助的160盏太阳能路灯随着水泥路的建成而同时上马,晚上灯光璀璨,贫困村旧貌换新颜。

“市公安局包保进入我们村已来,为大家谋划了光伏扶贫项目,修道路、送医疗、送文化、送温暖。因村部年久失修还协调资金重新建了400平方米的工作场所,为全村的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坚强的保障。我们有信心和决心2018年底实现全部脱贫。”马元也信心满满地说。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包保部门谋项目、谋发展,抓实抓细把扶贫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驻村工作队为每户贫困户建档立卡,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退出,贫困户信息公示公开,干部包保到户,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让党中央的扶贫政策和精神落地生根。扶贫工作内容繁重,任务艰巨,各级干部任劳任怨、加班加点,体现了对改变贫困村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和帮助贫困户早日脱贫的强烈责任担当,体现了基层干部爱党为民的真实感情。

 

 

实习编辑:于婷婷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