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7 16:10:48 马艳 李之林
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是发现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隐患的重要手段,是推进监管工作的有力保障。近年来,成武县实施以提升检测能力,改进抽检方式,重在发现问题为主的农产品检测提质增效工程,为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一、强化体系建设 提升检测能力
2015年以来,借助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的契机,成武县、乡镇(街道)二级检测机构全面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有效发挥了其在一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的作用,对全面掌握全县农产品种植单位的质量安全状况,及时排查风险隐患,起到了积极作用。针对农产品质量检测能力薄弱,不能有效履行检测职责的问题,一是狠抓县镇二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强化乡镇基层检测体系建设具备速检能力。成武县在全县11个涉农乡镇统一配备了速检设备,具备了蔬菜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能力,县级检测每年不低于6000批次,镇级检测每年不低于4800批次,全县年均检测样品达到5万余批次。二是多措并举提升人员素质。通过培训班和现场指导等举措,每年培训检测人员40多名,涉农乡镇全部开展了酶抑制率法检测。
二、改进抽样方式 突出发现问题
该县农业部门针对抽样过程中抽不出问题产品的现状,创新抽样方式,做到“真抽样、抽真样”。一是实行抽检分离制度。即由县执法部门负责抽样,检测机构负责检测和技术支撑。二是改进抽检机制和方式。将基层送样改为直接抽样,三是带着问题抽样。突出对监管薄弱环节、易发问题场点、风险较大品种的抽检,通过检测能够真正发现问题和隐患。
三、加强检测结果应用 强化检打联动
该县农业部门通过下达检测,提升问题发现率的方式,切实把检测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发现问题上来。一是定期开展风分析讨会。每季度召开一次风险分析会议,强化风险点分析研判,对检出不合格的农产品生产主体及其生产基地实施重点监控,及时跟进开展监督抽查。二是完善检打联动机制。对确证不合格样品,由县级农业部门立即组织启动调查处理程序,做到100%溯源查处,涉嫌犯罪的坚决移送公安部门。
通过实施检测提效以来,县镇监管检测机构通过检测发现各类问题20多项,查处整改3起,对推进监管工作,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实习编辑: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