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扶贫先扶志 致富先治心——集安市花甸镇东沟村脱贫攻坚见闻

2018-09-21 17:28:47    李铭 王雪松 于蓬淇

“我脱贫,我光荣!”在集安市花甸镇东沟村,通化市公安局驻村第一书记与村干部组织召开一场“崇德向善、创富争先,走进新时代,共同奔小康”表彰大会,对勤奋劳动、自主脱贫的13户贫困户和边缘户进行了表彰。表彰会上,贫困户们异口同声,大声说出了这句难掩激动的心里话。以扶精神、扶志气为重点,通化市公安局通过颁发“自力更生脱贫家庭奖”的方式树立脱贫典型,扶贫扶志,激发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勤劳奔小康的内生动力,弘扬脱贫光荣、出列光荣的思想,进一步增强了贫困户脱贫信心。

在表彰会上,妻儿智障,独立承担家庭重担的张忠洋;老党员新模范张国有和“拼了老命也要摘掉穷帽子”的马殿文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

走出自闭困境,争做脱贫模范

村民张忠洋的妻子和儿子均是智障残疾,妻子只能从事简单的劳动,28岁的儿子张洪生却一直待在家里,全家人的生活仅靠张忠洋打工挣得的微薄收入维持家用,十分困难。包保帮扶中,在驻村工作队和村支部的帮助引导下,张洪生逐渐走出家门参加简单劳动,不仅精神状态好了很多,与乡里乡亲的沟通交流也逐渐多了起来,他干活朴实能吃苦的劲儿,改变了村民们过去嫌他反应慢,干活邋遢的看法。如今,张忠洋父子俩在村集体木耳基地参加劳动,每年可收入8000余元,预计今年还会增加。

从“要我脱贫”转变到“我要脱贫”,为了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张忠洋还主动找到第一书记和村委会,把东沟村果蔬种植基地除草活承包下来,用勤劳的双手摘掉了穷帽子。

克服年龄问题,努力奔向小康

“现在党的扶贫政策这么好,我就是拼了老命也要摘掉穷帽子。”是六十多岁的贫困户马殿文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马殿文是家中五口人里的主要劳动力,扶贫工作中村里考虑到他年纪大,除了安排一些轻体力活外,还把看护温室大棚的活交给他来干。但一心念脱贫的马殿文不等不靠,积极参加村集体项目劳动,干些力所能及的活。2017年,马殿文通过自己的努力收入5000余元,预计今年可收入6000元左右。

牢记党员职责,主动脱贫攻坚

在东沟村的贫困户中,有一位老书记,他就是东沟村的老村委会书记张国有。多年来,张国有和老伴身患疾病,每年的医疗支出使得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驻村工作队和村支部帮助他们家发展庭院经济,通过出售自家产的禽蛋和蔬菜使得生活大有改观,今年收入将达到6000元左右。

日子一天天好起来,这让拖着多年病体、精神不振的张国有重拾信心,积极参加村里扶贫项目劳动。劳作之余,张国有还主动协助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做好宣传工作,帮助解决其他贫困户在扶贫政策、项目以及未来发展上遇到的问题。“我是一名老党员,现在党的扶贫政策好,我虽然不能带领大家致富了,但是我自己不能掉队啊。”王国有坚定地说。

 

 

实习编辑:于婷婷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