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5 10:26:34
央视网消息: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获悉,南宁市百龙滩镇龙昌村地处石漠化山区,属喀斯特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全村847户3538人,2016年有贫困户313户1263人,占全镇贫困人口的40%,属一类贫困村。耕地易旱易涝,每年的5-9月是洪水内涝期,全村2950亩的耕地面积有50%的耕地一年里少则一次,多则两三次受内涝危害,受淹时间短的一星期,长的一个多月,种植的玉米、甘蔗、黄豆等作物“十种九绝收”。
2016年,村科技特派员潘启寿专家在该村引进种植了10亩果桑和8亩桂桑优12,尽管当年就遇到涝灾,但由于桑树耐旱耐涝的特点,管理后的桑树在下半年就能养蚕,亩桑产值达1260元。经过了两年多的时间,龙昌村的桑园面积已经发展到750亩(其中果桑园350亩),村里的一个专业养蚕大户陆瑞民,有桑园52亩,上半年已养了五批蚕,每批养10-12张,收茧近2500公斤,桑树很强的耐涝能力和较高的可比效益,让龙昌村的村民看到了发展蚕桑产业才是最靠谱的脱贫致富的产业。
百龙滩镇龙昌村委,成立了马山县昌隆种桑养蚕专业合作社,利用产业扶贫资金,并在多部门支持下,建设了桑蚕产业示范园,并建了两个共约500立方的冷库,用于冷藏鲜茧和桑果汁。在靠近产业园区现种植着玉米、黄豆、甘蔗等作物的近百亩易涝耕地,今冬将全部种上桑园,村里规划到2020年,全村桑园面积将达到2000亩,占全部耕地的70%。市蚕业站刘希礼副站长也为蚕桑产业园区的建设提出了建议,希望村委分期分批的派代表到南宁市贫困村农民桑蚕实训基地学习种桑养蚕技术,并建议尽早推行股份制的合理的权益分配机制,激发各方的积极性,以此推进村集体经济的良性发展,使全体村民受益,脱贫致富。
实习编辑: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