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7 10:29:39
日前,在第一届长沙种业硅谷峰会暨种业创新成果博览会上,湖南省长沙市发布了《中国种业硅谷(长沙)发展规划(2018~2025年)》,提出以隆平高科技园为核心区域,到2025年全面建成“中国种业硅谷”,为此长沙市出台“中国种业硅谷”政策10条,加大人才引进、产业链布局、品种创新等支持力度,向“建设国际一流产学研基地”目标迈进。
建链:好政策让“种子”生根发芽
在隆平高科技园建成“中国种业硅谷”,长沙底气何在?“建设‘中国种业硅谷’,发展生物育种产业,推进基因技术产业链,隆平高科技园具备一流的品牌优势、雄厚的科研优势、突出的产业优势、良好的政策优势。”这是隆平高科技园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缪晨光给出的答案。
长沙是杂交水稻技术的发源地,有着袁士领衔的油菜遗传育种团队,还有隆平高科以及正在打造种业共享科技平台的华智生物等。此外,长沙还聚集了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农科院、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等种业研究平台,有建设基因技术产业链的先天基础。
一粒种子改变一个世界,而优质种业项目又何尝不是一粒粒希望的种子?在缪晨光看来,好政策就是阳光雨露,有了好政策,才能让更多的“优良种子”在长沙这片种业沃土上生根发芽、拔节成长。
在9月5日到7日,第一届长沙种业硅谷峰会暨种业创新成果博览会上,最受瞩目的是《中国种业硅谷(长沙)发展规划2018~2025年)》和《建设“中国种业硅谷”政策10条》现场发布。《政策》从如何吸引国内外种业总部集聚、培育种业平台、引进产业领军人才、融资上市、产业链布局、品种创新和成果转化等10个方面出发,提出打造一条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相互交织、互为支撑的政策链。
强链:创新联盟助力智种未来
“在强链上下功夫,要瞄准市场创新种业、智种未来,把现有产业链企业小的做大、大的做强、强的做优、优的做尖。”陈中说。
“隆平高科的成长,关键在于商业化育种之路的选择。”湖南省种子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隆平高科在国内率先建立起水稻商业化育种模式,按照“标准化、程序化、信息化、规模化”要求,建立“工厂化、分段式”育种创新流程,实现了信息与资源的高度共享、育种创新的专业化与规模化,大幅提高了育种创新效率和品种持续产出能力。
“硅谷”的建成,离不开育种技术的创新。9月6日,在长沙种业硅谷峰会暨种业创新成果博览会现场,记者目睹了分子育种技术带来的力量。在华智生物水稻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展台前,两株超优千号亲本材料的对比吸引了记者眼球,记者注意到,同样的材料,其中一株有白枯稻叶,另一株则青翠挺拔。
华智水稻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张健介绍,“健康”的亲本材料就是用分子育种技术改良后的成果。“超优千号品种有很多优势,但不抗白枯病和稻瘟病,通过分子育种能够快速地把优良材料找出来并保留,同时,将抗白枯病和稻瘟病的基因导入,由此完成基因的定向改良。”张健表示,一个性状定向改良,常规育种需回交6代,才能达到99%纯合的后代,分子育种只需要3代就能达到,育种周期缩短了一半。
延链:示范基地对接农民选良种
育种一头连着高新技术,一头连着田间地头。科研成果要如何对接下游市场,这就需要延长产业链。为了对接市场,打通种业上中下游产业链,促进信息交流,浏阳市在北盛镇建立了“水稻新品种超市”,定期主办新品种与新技术展示交流会,种植农户可在新品种超市“看禾选种”。
在第一届长沙种业硅谷峰会暨种业创新成果博览会田间展示区,300多亩水稻展示基地里,汇聚了全国南方13个省的81家科研种子企业及单位的优良水稻品种535个。品种主要包含四大类:国家水稻核心示范品种、湖南双新展示品种、湖南企业联合体生产试验品种、成果交易平台品种。水稻展区6大区域,以参展企业为单元,以彩叶稻作间隔,将不同熟期品种分类后统一播种、统一移栽、个性管理,真实呈现出各品种的典型性状。
好品种还得搭配好技术。现场“印刷播种”等4项栽培技术,也在这里得到了重点展示,种植大户不仅能带回好品种,还能学到最新的种植技术。(据《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