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2 15:39:19 农业科技报全媒体记者 张军政 王朝阳
杨凌,这个以“农”立区,因“农”而兴的农科城,肩负神圣的“国家使命”,在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格局,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围绕在更高层次上发挥示范区作用,聚力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国际合作“三个突破”,全力推进“‘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及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杨凌片区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农业合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援外培训“漂洋过海”,已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合作格局,在国际农业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带一路:杨凌“科技种”生根“国际田”
多年来,杨凌示范区立足旱区、辐射全国,围绕 “一带一路”建设,加大“引进来、走出去”的合作力度,以更加广阔的胸怀和更加开放的姿态,加强农业科技国际交流合作,积极推动旱作农业和节水技术走出去,打造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合作的新高地,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农业特色自由贸易区的“双区联动”,努力将杨凌建成我国现代农业对外开放的“领头羊”。
“哈萨克斯坦非常欢迎杨凌农业创新园这样的合作模式。中哈两国山水相连,这是邻居对邻居的帮助!”阿布姆斯利姆说。
在位于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州图尔根村的中国—哈萨克斯坦农业创新园中,哈方农艺师阿布姆斯利姆·阿利苏尔塔诺维奇正在田间查看玉米生长情况。望着将近一人高、果实颗粒饱满的玉米,阿布姆斯利姆告诉记者,中国的玉米品种防病和抗旱能力非常强,中国专家给我们带来了新技术、新品种。
2015年5月,杨凌示范区和哈萨克斯坦国际一体化基金会签署协议,决定共同开发建设总面积为200公顷的中哈农业创新园。双方在创新园内开展优良品种、节水灌溉、经济林果、农资农机等领域新产品的试验、推广和经营。
3年多来,中哈农业创新园引种试验小麦、玉米、大豆、油菜和苗木等6大类45个品种,并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双方在创新园内开展优良品种、节水灌溉、经济林果、农资农机等领域新产品的试验、推广和经营,目前合作试验田进入收获季节。
古有张骞出使西域,经古丝绸之路带回了葡萄、石榴、胡麻、苜蓿等农作物。今天,源自中国的种子、技术正“走出国门”,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根发芽。据统计,最近5年,中哈两国农产品贸易额增加了20%,哈方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增加了1倍多,这是“杨凌科技”走出国门的典型范例,杨凌科技助力国际农业快速高效发展,为国际农业贡献不可磨灭的力量。
农业要发展,既要“走出去”,也要“引进来”,绝对不能闭门造车,只有相互交流、深化合作,才能进一步促进农业科技大发展。
今年5月13日,在位于杨凌太子藏村泉江农场的“以色列水肥一体化节水农业技术示范基地”,记者看到了水肥一体化自动控制系统,这一系统由以色列工程师根据我国西北地区的地貌特点和气候特征而设计。
杨凌雨露节水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吉建章介绍说,“以色列和我国西部地区都属严重缺水地区,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方面,以色列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这款水肥一体化系统可以大大节省用水,只需原先用水量的三分之一,而且原先需要6个人来管理园子,现在只需要1人就能完成。”
先进的现代农业科技既要引进农业技术,也要引进先进的农业人才,坐落在杨凌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为杨凌示范区的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罗军介绍,2016年11月,12个国家的59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响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倡议,共同发起“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农林科大被推选为联盟秘书长单位。该联盟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推广、人文交流、智库建设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
援外培训:杨凌“科技人”培育“世界苗”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桠……”斯里兰卡学员库玛丽在第100期援外培训结业时,用中文唱起中国名曲《茉莉花》,以表达自己结业时浓厚的感激之情。杨凌的援外培训,正像这首歌所唱“芬芳美丽满枝桠”,杨凌科技之花盛开在世界的角角落落,溢散着沁人的芬芳。
用“科技雨”浇灌“国际田”,这是杨凌承担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使命,杨凌不仅在现代农业科技领域贡献卓著,在国际合作领域中,毅然承担重任,尽其所知,不折不扣的“授人以渔”,
今年6月6日,哈萨克斯坦现代农业发展研修班在杨凌开班,来自哈萨克斯坦农业部的17名学员参加研修班。期间,研修班组织学员赴北京、西安等地实地考察学习。7月10日,一带一路国家发展道路与经济建设研修班结业典礼在杨凌举行。来自阿曼、巴勒斯坦、黎巴嫩、孟加拉、缅甸、乌兹别克斯坦等9个国家的23名官员参加了典礼……,然而,这只是13年以来,杨凌援外培训项目中的冰山一角。
今年7月23日,杨凌示范区第100期援外培训项目结业典礼暨联谊会成功举办,这标志着杨凌援外培训项目自2005年开办以来取得重大成就,随着杨凌示范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创新发展,“杨凌援外培训”先后由单一到多元、由国内到国外,服务国际社会,随着杨凌农业科技蓬勃发展,援外培训将继往开来,不断创造新高度。
8月28日,格林纳达现代农业发展海外研修班开班仪式在格林纳达首都圣乔治举行,这场60余人参加的开班仪式有着与以往援外培训诸多不同的地方,其中,本次培训是杨凌示范区首次承担走出去人力资源培训项目,在解决当地农业生产中的有关问题,推广杨凌农业技术,进一步为中、格两国之间架起一座交流与合作的桥梁,加深友谊合作,实现共赢。同时,本次培训项目也是杨凌示范区累计承担的第101期援外培训项目,标志着杨凌援外工作站在了一个新的更高起点上,必将迈出更大更加有利力的步伐,为建设世界知名农业科技创新区和农业特色鲜明的自贸区作出不平凡的贡献。
杨凌示范区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承担着农业科技的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探索、实用新型农业技术的示范推广,中国对外国农业合作等重要任务。杨凌示范区成立以来累计取得了4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在过去的12年里,有1400多名格林纳达官员来杨凌参加培训,示范区举办的农业研修班能够解决格林纳达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未来希望更多人在此类培训中受益。
13年来,杨凌主动出击,积极对接,已为10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2400多名官员和技术人才,特别是2011年8月,商务部批准杨凌示范区成立“中国旱作农业技术援外培训基地”以来,杨凌援外培训迈上新台阶,在旱作农业、水土保持、农业生产环境调控、节水灌溉等领域源源不断地输出先进、实用技术到农业欠发达国家地区,“杨凌科技”给力当地现代农业发展,“杨凌元素”成为标注在海外农业中最显著的符号。
自贸片区:杨凌“新机遇”打通国际“新门户”
随着杨凌农高会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如今,杨凌农高会已发展成为我国四大国际展会之一,这为杨凌现代农业融入“国际朋友圈”提供重要平台。
2017年4月1日,一则重磅消息振奋杨凌民众,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杨凌片区正式设立,作为我国唯一以“农”字为主题的自贸片区,杨凌又一次搭乘国际农业合作的“快车”,这又为杨凌现代农业走向国际插上腾飞的翅膀,“农高会+自贸区”让杨凌的脚步在国际舞台上越走越远。
今年9月25日,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杨凌片区管委会与乌卡(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杨凌自贸片区乌克兰海外示范农场”在乌克兰敖德萨正式挂牌。自此,杨凌示范区在欧洲核心区域拥有了36000亩高等级“黑土地”资源,建立了葵花、燕麦等优质农产品欧洲种植返销基地及从农田到餐桌的健康饮食供应链。
目前,杨凌示范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的国际合作园区总数已达到7个。近日,美国纳斯达克生物技术类上市公司康坦科技中国区总部落户杨凌自贸片区国际农业创新港,美国康坦生物于2004年在美国上市,以构建无害化农业产业链标准体系,打造无害化农业产业现代运营模式,催生国际先进、中国一流的生态农业与环境技术研究成果为目标,力求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产业链标准体系、现代化运营模式以杨凌为中心向全国推广,造福“三农”事业发展……,杨凌,像这样的国际性的合作与交流还很多,并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杨凌自贸片区自设立以来,对标国际标准,推进制度创新,创设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践行“五个扎实”,矢志追赶超越,在推进国际合作平台项目建设方面,目前已有中美、中加、中荷、中日等二十余家国际研究机构及美国维蒙特公司、美国贝伦集团等十余家企业入驻杨凌自贸片区国际农业科技创新港,为自贸片区对外合作交往提供了有效的资源保障。
“目前,杨凌自贸片区有多个国际合作农业项目正在实施,像国际农业梦想小镇项目在今年10月份开工建设,该项目占地1800亩,项目规划布局以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10多个国家特色农业及农业技术展示为目标,如以色列科技示范农场、日本四季景园、德国农业科技示范园、西班牙特色风情馆等。同时,首个公用型保税仓库已经国家海关批准设立,将于今年农高会前封关运行。杨凌综合保税区项目也得到国务院及相关国家部委的支持,目前正在积极按程序报批中,杨凌的‘国际朋友圈’的步伐将越来越快。”杨凌自贸办工作人员郭朋说。
编辑:任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