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06 15:01:25
“公司+基地+贫困户”模式助力精准扶贫
作为汉中地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陕西省汉中市洋县永辉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展现企业担当,积极响应政府扶贫号召,创出了一条“公司+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扶贫路经。公司先后与洋县马畅镇大坝沟村、野猪沟村、倪家沟村、尚巨村、高堡村等560户贫困户、1833人建立了帮扶关系,支出50余万元助力精准扶贫。
洋县永辉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位于洋县马畅镇高堡村,注册资金680万元,现有年生产能力15万吨精品大米生产线1条,糯米粉生产线1条,菜籽油生产线1条,是汉中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主要产品有“晶霞”牌汉中银梭、汉中香米、长寿糯米、五彩米、黑米、元宵粉等。近年来,洋县永辉农业积极引导农户发展有机香米、糯米、五彩米、黑米种植,改变以前单一的种植结构,提升了农户种植效益,有力带动了农户增收致富。
订单种植
贫困户成原材供应商
洋县永辉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建娥介绍,针对山、丘、川不同地域特点,公司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在贫困户自愿的基础上,公司与农户签订种收协议,在高堡村、留村村、安中村、高路村流转了集中成片土地建立了约4000亩有机稻米基地、4000亩有机油菜种植基地;开展有机种植基地发展,有机认证后农民群众亩产收入提高了30%,群众得到了切实的实惠,纷纷参与,积极响应。
此外,洋县永辉公司还带动大坝沟村、野猪沟村、尚巨村种植杂粮,倪家沟村发展黑芝麻、黑花生、黑豆、红豆、绿豆、玉米订单种植农业,建立了1000亩有机杂粮种植基地。
韩建娥说,公司还向农户免费提供籽种、有机肥、有机农药,给贫困户免费发放了有机肥74吨、优质水稻种子1吨、基地安装杀虫灯设施20套,全程跟踪技术服务,按市场最高价再提高10%的协议价收购。仅此一项,每年可为基地农户多创收400多万元,每户贫困户增收2600元以上。今年,全县大力发展黑稻产业,公司继续开展在全县订单种植的黑稻已达12000亩。
入企上班
帮助贫困户就业增收
因为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经营模式,洋县永辉农业需要大量的产业工人的实际,公司优先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入企务工,月工资均在2000元以上。同时,针对农村劳动力平时耽搁比较多的现实,部分采用日清月结的工资结算办法,上一天班付一天的工资,日均男工100元/天,女工80元/天,确保贫困农民平时有钱花,坚持上班就会有存款。
据悉,公司旗下成立了有机稻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入社上班,引导土地入股加入专业合作社参加分红返利,年底每户现金分红500元以上,实物分红永辉大米2袋,永辉压榨菜籽油1桶,使贫困户不断增强脱贫信心,增加收入。公司在每个村设立一个收购网点,由本村贫困户就地担任收购员,既可以解决当地劳动力短缺、贫困户卖粮难的问题,又拓展了贫困户就业岗位。
土地流转
打造现代农业园区
动员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向永辉公司流转土地,按每亩每年500元向贫困户支付租金。对生活困难无劳动能力的特困户,积极开展为特困户送温暖活动,由村组干部汇总信息,通过镇民政局为困难群众提供生活所需物资。
洋县永辉农业现已在马畅镇基地铺设排水灌渠,硬化道路等基础设施,提高劳动生产率。2017年4月公司在马畅镇留村自费安装了监控设施,有效的做到田间安全管理。同时又免费安装了杀虫灯,挂植了粘虫板、使用了有机肥等,宣传动员农户种植毛苕绿肥压青、农家肥施用等技术。有机农业技术的应用,从源头上保证了园区产品质量安全。在耕地、插秧、收割等能够应用农业机械化的环节,全面应用农业机械化技术作业,提高了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开支,省工省时,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技术的应用,全程机械化的操作,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农户的劳动生产率也大大提高了,带动了农业全面提质增效。
教育扶贫
助力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洋县永辉公司持续帮扶贫困户子女完成学业,实施教育扶贫。在马畅镇马畅初中校长陆汉林的协助下资助了5名贫困户初中学子,帮助他们更好完成学业。还特别资助了一名安巷村贫困户单亲家庭女学生,一直资助到其上大学,让贫困家庭品学兼优学子无忧无虑的学习成长,以教育扶贫助力精准扶贫。
韩建娥表示,下一步,洋县永辉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将继续坚持公司+基地+贫困户的经营模式,以精准抓贫为契机,一是做强做大有机种植基地,实施订单农业,带动全镇698户、2200人脱贫;二是积极回馈社会,近两年每年捐赠山区贫困儿童,智障人口物资、粮油,计划今后每年捐赠贫困户粮油近10万元;三是依靠科技进步,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模式,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建立集特种稻食品资源研究与开发、优良品种推广和种植基地建设、食品加工生产技术和规模同步提高、食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等各环节协调发展的产业化联合体,达到资源优化,加工技术产业化,产品质量安全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