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一个西红柿的“世界地图”

2018-11-07 10:36:24   

侯金国在大棚里采摘西红柿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侯金国没出过国,可他看着长大的西红柿,已经在中亚国家“打卡”旅行。 

侯金国是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克斯县呼吉尔特蒙古民族乡托斯坝村人,依靠当地标准化、产业化农业发展路子,从他大棚产出的西红柿,不仅供应伊宁市、乌鲁木齐蔬菜市场,还远销中亚国家。 

走进侯金国的蔬菜大棚,一股热浪迎面扑来,一株株青翠欲滴的菜苗上挂满了西红柿,正在地头打包装箱的侯金国忙得不可开交,“今年的西红柿品质比往年都要好,产量也提高了一倍,这还要归功于该村帮我新建了大棚。” 

“大棚的高度、空间都增加了,比老式大棚更加牢固,光照更加充足。”侯金国正说着,村里的货运车到了,他起身将打包好的西红柿装车,送它们“疆内游”。 

乘着货车,大约五六分钟,这些西红柿便来到了它们的“新家”——特克斯县一站式采购配送中心生鲜区。迎接它们的是配菜员,卸车后,它们将按照订单分类摆放。 

生鲜区负责人侯磊说,西红柿的配送范围在县城。现在居民可以在网站、微信上进行订购。当天下单,当天就能在附近的配送点取货。 

除了“疆内游”,去年开始,侯金国大棚里不少西红柿还搭上了电子商务的快车,实现了“国内游”“国际游”。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呼吉尔特蒙古民族乡党委书记赵德强说,这几年乡里在引导村子改造升级大棚的基础上,还陆续建设了加工、冷藏、销售、检测等平台,完善生态农业产业链。 

有了完整的产业链还不够,供销e家还将电商的产业链向前延伸至农产品生产端,通过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从耕地、播种、施肥、打药、收割等环节就开始介入,把分散的传统农业生产引入现代农业生产轨道。与此同时,引进有机肥料,依托无公害蔬菜生产加工厂,为村里打造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2017年,托斯坝村村民人均收入11250元。今年村里西红柿产销两旺,价格稳定。 

现在,尝到甜头的侯金国心里也有了张“世界地图”,“哪里有市场,我的西红柿就要卖到哪里,希望能送它们去更多国家旅行。”(郝玉 白佳丽)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