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湖北“回乡能人”变蔬菜专家带动全村脱贫

2018-11-13 16:35:01   

曾经抛荒的农田被经营得有声有色,对蔬菜种植技术一知半解的村民也都成了行家里手。近日,记者在湖北新洲区三店街李旻村的冯祥林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看到,500亩冬季蔬菜长势喜人。合作社负责人冯祥林和本村20多名村民一起,2017年为村集体增收30万元。今年上半年,合作社实现净利润30万元,李旻村实现了脱贫摘帽。

李旻村村委会主任蔡玉明介绍,他们村曾是当地出了名的贫困村,地处偏僻,人多地少,村民辛苦收获的农产品经常滞销。

2010年,离开李旻村外出跑运输的冯祥林,每次回乡,看到家乡日渐萧条,年轻人离乡,土地抛荒,心里很不是滋味。

2014年,武汉市农委启动了新型职业农民(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培训对象涵盖了贫困村村干部、大学生村官、致富带头人等。全市参与培训人数达660人,冯祥林是其中之一。

“培训班为我们提供了创业过程中急需的各种技术支持,我们才有了干事创业的信心”。冯祥林说,2014年至今,他每年都参加了培训,向专家请教农业专业知识。据了解,实施培训的武汉现代农业教育中心专门成立老区培训服务团队,组建一支由领导干部、教授、农技专家及能手等组成的专兼职师资队伍,随时为农户们保驾护航。

在专家指导下,2015年,掌握了一定种植技术的冯祥林,和村里7名志同道合的村民共同成立冯祥林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选取多种蔬菜品种,规模化种植蔬菜,有效抵御了市场风险。2016年,春季莴苣的灰霉病大面积侵入,很多农户都误以为是霜霉病,救治效果不理想。冯祥林在网上求助老师,灰霉病得以确诊,让大片莴苣逃过一劫。

以前,在李旻村,大家只知道仅靠辛勤苦干,靠天吃饭。经过培训,冯祥林告诉乡亲们,苦干还需巧干。现在,乡亲们都知道用地还需养地、休耕,知道施基肥太多也会影响蔬菜生产。

“流转土地后,平时在合作社耕地除草,既能领工资,还能当股东”。过去,因为丈夫患病,村民郭丽华一家陷入贫困。加入合作社以后,每年分红加上工资,她家的收入增加了约2万元。今年,她成功脱贫,自己也种起了蔬菜,收获之后,由合作社收购,销路不愁。看到合作社发展势头越来越好,大伙合计着,2019年扩大大棚面积,在蔬菜茬口安排上进行调整,让蔬菜错峰上市,卖个好价钱。仅这一项,预计一年毛收入就将提高35万元。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