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4 08:53:00
本网商洛讯(记者胡海飞)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如何因地的选好产业,制定规划,分时段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群众脱贫后,何如防止其返贫?请看记者从第25届农高会产业助农专题展发回来的报道。
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照川镇珍珠村,地处大山深处,交通极为不便。该村总人口1100人,396户,贫困人口398人,122户,占总人口数的30%以上。多年来,该村群众以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来源,村中留守的都是老人、小孩、病残人员等,脱贫任务十分艰巨。
2016年3月,山阳县农村公路管理局干部王建锋被派驻到珍珠村任第一书记,扛起珍珠村脱贫攻坚大旗。王建锋驻村后,对村中各户进行了详细的摸底调查和走访,了解到该村基础设施落后,饮水条件差,村中贫困人口多因病、残等原因致贫。了解情况后,王建锋一方面积极联系相关部门解决村中公路和饮水安全问题,一方面联系该村在外发展较好的村民回村担任村干部带领剩余群众脱贫,但遭到拒绝。在王建锋的联系下,村中路面得到硬化,新修饮水池3处,维修改造1处,基本上解决了全村2/3人口聚集区的饮水安全及道路硬化问题。
村中基础设施问题得到解决,王建锋开始山里山外的来回跑。到气象局查阅当地多年气候资料,去安康平利县考察绞股蓝生产种植加工销售情况,将山上的土挖出来送去西安检查化验。当他与当地农业部门经过认真的分析和调研后,发现珍珠村适合发展种植加工绞股蓝产业。绞股蓝药用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种植面积少,出售价格稳定。可当他将绞股蓝产业的发展前景与收益介绍给村民时,村民却并不接受。经过调查走访后,王建锋发现,村民之所以对绞股蓝产业持观望态度是因为不懂种植技术和对生产出的产品如何销售存在顾虑。了解到村民的想法和难处后,王建锋又多番前往平利县,经过不断的磋商,最终与平利县绞股蓝销售企业签订3年的收购协议,且该邀请企业对种植户进行种植管理技术的培训,解决了销路和种植管理技术难题后,村中响应者也少之又少。王建锋三番五次登门劝解无效后,与村中干部协商使用集体土地先期种植,让观望的群众到绞股蓝基地边务工边学习种植管理技术,等到产品生产出来销售后,再发动群众一起种植。2017年清明前后,王建锋在村集体的80亩土地上和村民们一起播下了绞股蓝的致富之种。“绞股蓝生长期为3年,第一年清明前后播种,到7月份开始收获,至10月初收获期结束,第二期清明前后开始发芽,4月初便可采摘,到第三年10月份,这一个生长期才算完成。每亩绞股蓝播种2斤种子,每斤种子150元,投入300元,再施以油渣、豆粕等便无需施肥,管理简单。收获期,1亩地每4-5天为一茬可采鲜叶50斤,按签订合同每斤鲜叶6元,一茬可收入300元,每月按6茬计算可收入1800元。种植第二、三年从4月初到9月底计算便可收入10800元。”王建锋向记者介绍到。当第一年7月,村集体种植的80亩绞股蓝进入收获季节后,在种植基地务工的村民看到实打实的销量后,第二年不用动员,全村开始种植绞股蓝。目前该村已种植绞股蓝面积达到300亩以上,年产值300万以上。
绞股蓝产业在珍珠村获得了发展,村民收入得到了增加,但王建锋却依然无法满足现状,2017年底,王建锋通过招商引资在该村扶持成立了山阳县豫珍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利用当地栗木、杂木资源众多的优势发展香菇种植产业,让村民进入合作社,参与合作社日常的管理和作务,学习香菇种植管理技术,采用“借袋还菇”的模式,合作社免费提供大棚和管理技术的方式让村民自己种植香菇,然后销售到合作社增加收入。通过这一方式也极大的解决了群众收入难的问题。2018年4月,王建锋又多方联系,引入花椒种植管理技术与企业入村,准备发展花椒种植产业,目前大红袍花椒已栽种在珍珠村的田地上。
采访最后,王建锋告诉记者,珍珠村通过绞股蓝种植、香菇种植及花椒种植等三个产业形成的“短、中、长”产业布局,已有效增加该村群众收入,脱贫工作及目标正逐步完成。目前,珍珠村贫困户17年已脱贫13户,62人。18年,计划脱贫30户,全村贫困户从原来的年人均收入不足2600元增长到3300元左右,到19年底将彻底摘掉贫困村之帽。
第25届农高会上,王建锋向观众推介珍珠村特色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