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1 18:16:58 王京芝
朋友向我抱怨说,读书就像当和尚,整日里萝卜青菜,越吃感觉越发寡淡。整日里啃着一部厚厚的书,再有兴趣,也会消失殆尽。
确实,只读一本书,大脑全神贯注的同时缺少些许转换的空间,着实不是妙招。而我,将不同种类、厚厚薄薄的七八本书一摞,放在床头枕边,随手抓一本来读,倦了,再以此换彼,就这样,读书的感觉就像吃一顿大餐,肉香菜色,百种俱全。
我读书就像是吃一顿丰盛的大餐,通常先吃点文学著作的开胃菜,将自己迅速带入情境。这主菜就来一道艰涩百年的心理学,待吃得有八分饱意,再嚼上几口美味的餐后甜点悬疑小说,这可是营养均衡、口味丰富。
我曾经也习惯只读一本书,从头到尾,这本不读完绝对不换下一本。如果书中的内容轻松愉快还好说,要是碰到了研究性的读物、理论性的文章,就好像牙口不好还在一个劲儿啃着硬火烧,读得很慢,也索然无味。时间长了,只读这一本,让人看到就头痛,反而搁置不前了。只读一本书,像是正在探索发现的人走进了死胡同,干着急上火,你还就是理不出头绪,走不出来,没辙。
后来受了看电视的启发,既然看电视时可以同时关注热闹的电视剧、了解当地民生天气、穿插娱乐新闻,严肃的、欢乐的,还有这接地气的可以搭配起来,这读书怎么就不可以混搭呢?
后来我再读书,遇到艰涩难懂的书,眼看大脑亮起了罢工的信号灯,不着急,让一枚精巧别致的书签替我站岗。再翻起一本轻松愉快的随笔散文,读山念水,不定在那个地方,大脑擦出了火花,原来“主菜”里难懂的问题迎刃而解,原来这餐后“甜点”醒神补脑的作用,可真是不小呀!
再瞧我的床头,茶杯里烟云飘渺,台灯下时光正好,啃着厚厚的文学大部头,也经常死磕哲人们的意识经典,不时看看婆婆儿媳的闹剧,探寻古老的街头文化,了解当下最新潮流,也关怀诗歌里那些对生活的热爱。
就这样,将读书变成品味,将读书化为一种消遣,了解书中不同,浏览人世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