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乡村豆腐坊

2018-11-21 18:17:34    周为龙

老家村东头小河旁有个豆腐坊。村民心目中,它简直就是一个小集市,一到忙年的时候,这里就热闹非凡。

豆腐坊的主人叫米三爹,一个60多岁的老人。米三爹做的豆腐,香香嫩嫩的,块儿又大,村里人都喜欢吃,称之为米家豆腐。当然,米三爹最忙的季节就是腊月,村里家家户户都要做板豆腐过年。

进了腊月门,米三爹就忙开了。他请石匠整理好豆磨,家前屋后砍些树枝,准备好硬柴火好烧豆腐浆。米三爹是个讲究人,把吊浆布和自己的大围裙洗得干干净净。三爹对儿女说,一年就忙这个月,人家做豆腐过年,要图个吉庆,咱家里里外外要干干净净的。腊月初,米三爹先自家做个开坊豆腐,说是为来做豆腐人家放个样子,保证人家的豆腐不比自家差,遇到有的村民讲礼数要留下几块豆腐,三爹也好推辞,说自家已有豆腐了。

豆腐开坊那天,米三爹首先放一挂小鞭,也是图个吉庆,随后就用三根毛竹竿接起来竖上天空,上面加个稻草把,晚上再把草把换成一盏马灯,村里人家见到稻草把和马灯,就知道米三爹豆腐坊开张了,开始张罗着泡豆子,真正的忙年也就开始了。

那年,我随母亲一起到豆腐坊做豆腐。米三爹让我们先找个暖和地方歇着排队,到夜半时叫我们起来做豆腐。在豆腐坊香味浓郁又十分温暖的气息里,我渐渐打起了瞌睡。米三爹虽一天没有休息,却浑身是精神,别人要换他往磨里加豆子时,他总是不肯,说这是细活,马虎不得。在豆腐烧浆时,米三爹戴起了眼镜,又说这是细活,浆熟要正当时,不能糊掉。豆腐点卤时,他更是一丝不苟,拿出了祖传的绝活,把石膏和盐卤轮流点,这也是米三爹做豆腐远近出名的奥妙。

待点好卤,豆腐压上板,米三爹便笑眯眯地乘此空闲抽袋烟,和我们母子拉拉家常,问问年景怎么样,年货备了没有,有没有给孩子添件新衣裳……在豆香和笑声中,豆腐下包了。

记得当时我才读初中,个子也不算大,晚上和母亲把一包豆腐要抬到四五里外的家,确实是件难事。米三爹放下烟袋,笑呵呵地说,你们这包豆腐我给你们挑回去。母亲说,哪能呢,你这么大年纪,又忙活了一天,我们明天来抬吧!米三爹说,哪家夜里做豆腐不是我挑?村里哪条路我全熟。说着米三爹就把一担豆腐挑起来,我和母亲跟在后面,踩着月光往家赶。60多岁的人了,腰板挺硬,过小桥也不打晃,村里小路走起来就像大路上一样。米三爹还不时哼着自编的豆腐小调:“嗨呀呀嗨呀呀,月亮真好亮,星星朝我望……”此时大地一片沉寂,人们已进入梦乡,他的悠扬小调韵味十足,传得很远很远,在田野上久久回荡。

几十年的豆腐坊经久不衰,每到腊月总是红红火火。后来,米三爹把手艺传给了儿子、孙子,一家三代还在做豆腐。只是外面竹竿上的马灯已换上了电灯,家里装上了电话,村民做豆腐都兴打个电话预约,儿孙们还配备了电动磨浆机和客货两用车。

快过年了,米三爹一家又该忙了。什么时候,真想回去再尝尝米三爹的米家豆腐,听一听那熟悉的豆腐小调。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