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 首页 > 农机 > 正文

安徽:政策巧给力 农机添“动力”

2018-12-13 11:09:35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结构转型,托管农业生产中全部或部分作业环节的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异军突起。顺应这一农业发展新趋势,安徽省采取投入引导、政策扶持、环境营造等措施,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升服务能力,推动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

建农事服务中心有奖补

“合作社投入200多万元,上面给补助160万元,建了全程农事服务中心,里面有农事服务管理场所、机库棚、育秧工厂、维修车间、烘干厂,信息发布、便民服务等设施设备齐全。有大中型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育秧机组、烘干机等机具66台。”安徽省庐江县同大镇马河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尚中告诉记者,合作社主要为粮食生产提供耕、种、植保、收、烘干等全程机械化服务;今年农机服务纯收入达150多万元。

“今年市财政安排2800万元专项资金投入农业机械化,并将全程农事服务中心建设项目等纳入市政府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扶持范围,加大扶持力度。”合肥市农委副主任卢继前介绍,对新建达到市级标准的全程农事服务中心项目,按大中小标准分别给予160万元、100万元、60万元一次性建设补助;要求大、中、小型农机服务中心的大型农机总数不少于25台、18台、13台,作业服务能够覆盖农业生产全程。截至目前,全市已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5283.972万元;已建设全程农事服务中心30个。

省农业农村厅农机管理处陈发明处长表示,今年安徽省各地农业农机部门利用农业生产发展资金1100多万元,扶持建设了120个全程农事服务中心。

农机作业服务有补贴

“我们在郭河镇广寒村、金牛镇金牛村和健康村,开展土地深翻机械化作业共计2362.57亩,将获得12万多元补贴。”庐江县天壤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田素平告诉记者,得益于好政策,这两年合作社增加了20台(套)大型农机具。

合肥市农机局开发了“合肥市农机社会化服务平台”,鼓励作业农机安装智能化监控终端,实现农机精准定位、作业面积自动统计、作业质量适时监管。依托农机社会化服务平台,实施“互联网+机插秧作业”和“互联网+土地深翻作业”,分别按40元/亩、50元/亩给予作业补贴。此举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买高速插秧机、大马力拖拉机的积极性。

“动力机械购置仍然占主导,短板环节机械化水平得到明显提升,智能化农机增长迅速。”合肥市农机局局长李祥介绍,全年新增大中型拖拉机710台、联合收割机709台,占使用资金77.58%;短板环节机械增长持续给力,新增高速插秧机108台、植保机械106台、粮食烘干机60台;全市162个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安装智能化终端584台,农机作业服务向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迈进。

据了解,全省农机总动力于2017年底迈上7000万千瓦台阶,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5.3%。

报废更新拉动农民购机

农业机械化经过10多年快速发展后,安徽省各地农机进入了报废高峰期。

为提高农机服务效率,合肥市率先在全省开发“农机报废更新平台”软件,网上全程公开农机报废更新办事流程,明确县级农机主管部门为农机报废更新责任人,各县(市、区)设立农机报废网点,加强报废更新政策宣传。到目前,全市已报废联合收割机等机具125台,兑现补贴资金546.22万元,报废数量比去年增加25%。

据统计,截至11月底,今年全省共报废农机具842台,兑现补贴资金835万元。“报废更新”让越来越多的先进适用的新型农机具成为农民种田好帮手。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