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4 15:41:25 陈振学
多少年了,没这样忘乎所以地看过书。老婆也颇为诧异:一把年纪,哪来那么多精力?我说:补课。年轻时,我们村上除了《艳阳天》、《金光大道》及鲁迅的几本书,几乎无书可读。人到中年,上班忙,回家忙。而今退休,家事忙完,只有书没有看完。
四大名著,早年读过,但有的没读到开头,有的看几页就断了,几乎没看一本完整的。还有自己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复活》、《名作欣赏》等,看了开头就丢下了。这些慢节奏的书,之前没空闲没心情,一放就放到今天。
在脑力、体力上,与当年自然不能相比。唯有读书,虽记忆差点外,感觉还那般执着、热情。同龄者多次谈到,这个年龄,捧本书,上下眼皮就打架;也有说,至多看上半小时,屁股上就像长了刺。好在我的阅读精力依然这般充沛,读到动情处,竟还如年轻时一样热泪盈眶。
那些使我昏昏欲睡但又割舍不下的肥皂剧,只能“拜拜”。喜欢坐在客厅大大的靠背椅上,将那个40瓦的日光灯开着,姿态随便,一页页看过去。这故事、人事、哲理、思想……一点点、一件件纷至沓来,繁华入梦。一人只一世,但书能给你更多的世界;一人只一行,但书能给你更宽、更丰富的阅历。
最喜欢坐船。我们这里,人家尽枕河。坐船上,侄子慢悠悠地摇着船,我则拿出一本书,慢悠悠阅读,耳边桨声欸乃,书中世界五光十色。童年回来了,青春岁月如在眼前,生命,瞬间卷起清亮悦目的浪花。
很喜欢去银行。拿个票号,找位置坐下,将包里的书拿出,明亮的灯光里,没有长长的等待,只有愉快的阅读。记得有一次,我带了本莫言的散文集排号,等抬起头来,方知我的号早已过去,只得重新拿一个票号。等从银行办完事,一本书正好读完。
上午搞卫生、做家务,买来的排骨要淖水,将锅坐上,放一锅水烧,正好翻翻杂志。可一翻书,什么都忘了。好在吱拉拉的焦味提醒了我,换锅水再煮,营养基本都在。
我知道,我还有很多书要读。也许是弥补年轻时的缺憾,或人到中年后的亏欠。也许什么也不是。问登山者为什么登山,他会回答:因为“山在那里”。问我为什么读书,我会回答:因为“书在那里”。
我无法读完所有我想读的书。但是,我愿行进在幸福的“补课”旅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