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28 10:56:48
“小肖啊,我这温棚里的小番茄苗好像有点冻着了,你能不能来帮我‘看看病’。”1月21日一大早,宁夏银川市兴庆区掌政镇五渡桥村育苗中心种植大户关自刚,着急地拨通了兴庆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肖自斌的电话。不一会工夫,提着文件包的肖自斌就来到了关自刚的温棚。
“这些都是小情况,夜间注意补温保湿就行了。”一米八高的肖自斌,小心地站在植株的空地上,向老大哥悉心地传授着种植技术。他的鞋上,沾满了着急赶路时乡道上的尘土。
踏田埂、钻温棚、送技术、解难题……对于今年32岁的肖自斌来说,这就是每天工作的常态。
“不像过去传统种植还有迹可循,现在设施温棚种植,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更多一些,你只有到现场实地查看才能了解情况。”入职快9年时间,肖自斌每天面对的依然是“最新的情况”。所以,深入基层一线,就是自己最基本的职业操守。用他的话来说,田间地头就是自己的办公室。
“其实我刚来的时候,大家也不信任我,都叫我农牧局的小嘎子。”憨厚的肖自斌笑着说道,2010年学农出身的他进入兴庆区农牧系统,成为了一名农技推广员,负责技术指导、病虫害预防、田间管理等工作。但是,在村里百姓心中,初出茅庐的他“太年轻了”。
“我最开始心里也挺难过,后来想了想这大棚里的果蔬都是老百姓辛苦一年的收成,万一哪块出了问题这一年的心血就白费了。”想通了这些,肖自斌便在“修炼”内功上下足功夫。慢慢地,给温棚果蔬“看的病”多了,给种植户解决的问题多了,曾经老百姓口中的“小嘎子”,终于变成了种植大户们信赖的“小肖”、“肖主任”。
“我从事农业20多年了,对农技推广员自然也挑剔些,但是小肖我最信得过。”在五渡桥育苗中心B区9号棚里,在结满硕果的立体草莓架前,今年48岁的育苗大户常连福高兴地展示着自己手机微信里的收藏。“你看,小肖在种植群里发的技术文章,我一个不落的全都收藏起来了。”2017年,在肖自斌的牵线下,常连福专门去河北唐山学习立体草莓的栽培管理。
“我一下子开了眼界,你看我现在种的草莓,品质比别人都好。”常连福笑着说道,自己虽然经验丰富,但是小肖人年轻肯吃苦,特别是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快,也带动着和他一样的传统农户们,更快地转变了生产经营观念。
“小肖给我带来的这套技术,可以说在西北地区都是独一无二的。”站在新打造的设施温棚里,宁夏旭日阳光生态果蔬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经理关自刚,骄傲地展示着全钢架大拱棚集热系统装置。
传统拱棚占地小、种植面积大,但是北方地区却有“无法越冬”的缺点。每年12月到来年3月的这段时间,钢架拱棚就不得不进入“休眠期”,土地资源白白浪费。看到这一情况,2015年肖自斌和自己在中国农业大学的导师取得联系,将老师的试验项目落地在了兴庆区掌政镇育苗中心,希望通过科研成果的试验示范来改变这些问题。“其实就是利用太阳能集热板把白天的热量集中到蓄水池,夜晚再通过风机和管网把热量释放出去,在冬天也能形成一个适合生长的环境。”肖自斌说,经过近一年的试验,目前这套装置已经带来了喜人的成果。“我这里的小番茄苗刚种下近一个月,你看,现在已经有15厘米高了,预计3月就能采收,能收入至少2万元。”关自刚笑着说道,一套新装置着实解决了难题,也给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现在设施温棚大面积推广,也就没有冬闲一说了。”肖自斌笑着说道,如今自己一年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在田野温棚中度过。“但是看到硕果累累的场景,你就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