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新春走基层】杨凌育种专家:“油菜人”的生活里没有节假日

2019-01-31 17:06:00   

本网记者 耿苏强

当我们大多数人正在为可以轻松享受春节而喜悦时,在一些岗位上,却仍然坚守着一些不知疲惫的身影,其中不乏奋战在基层一线的育种工作者。

1月30日,春节前夕,记者在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育种加代温室看到,育种专家董育红如往常一样,忙碌在温室里。他像抚育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呵护着温室里每一株油菜茁壮成长。

“习惯了”是他回答最多的词汇

“杂交”是油菜育种的基本工作,经过6至7代持续选育而成的育种新材料,经过杂交配制成新组合,然后通过多年多点小区试验进行筛选鉴定,表现优秀的参加国家或省油菜品种试验。育成一个新品种,往往需要十几年。董育红告诉记者:“油菜的生长没有‘节假日’,在育种的各个节点要做好相应的工作,因此我们‘油菜人’的生活里是没有节假日的。”

春节期间,也恰恰是董育红最忙的时候。他进行的主要工作有试验方案设计、数据整理汇总、育种新材料加代繁育、新组合的配制等。除了做专家的事,还要干农民的活,尤其是春节时期很难雇到工人,往往都得亲自上阵。

为了调查记载好油菜性状,他一年四季多数都在油菜试验田里,为了选出优良品种,他要和团队配置上千个油菜组合。董育红说,搞育种的人都知道,油菜杂交授粉是一项艰难的工作,一天至少要站五六个小时,全天下来,腰酸背痛,整个人累得就像散了架。

“由种到收,由秋及夏,十几年都这么过来的,忙习惯了。”董育红笑着对记者说。岁月将董育红头发染成了白色,也在他的人生中积淀下—个个高产优质油菜新品种。

每当油菜花期繁忙季节,工作量很大,每天要进行大量的观察记载、单株选择、挂牌套袋,还要进行大量的杂交工作。记者问到顶着严寒酷暑工作苦不苦时,“习惯了”是他回答最多的词汇。在董育红看来,参加工作20余年来,科研设备和条件已今非昔比,但科技工作者的精神却一如从前。他认为,育种生涯是苦乐年华,从来都要稳得住心神、耐得住寂寞。

育种工作就像候鸟一样来回迁徙

董育红从事油菜育种研究,常年往返汉中—杨凌—青海—甘肃,人们说他像“候鸟”一样,不辞劳苦地来回迁徙。

董育红说,每年的1月中旬至2月中旬正好是杨凌温室油菜的开花期,这一时期对于我们来说尤其重要。而农历的新年也多会在这一时段,这注定了团队成员要在加代温室度过一个又一个春节。

育种是个长期工作,周期很长,这一季的种子要到下一季节种植才能知道结果。为了一年收获两季,一年当两年用,缩短育种年限,董育红和他的团队必须充分利用加代温室和不同生态区进行油菜种植,实现一年两代,加快育种进度。

功夫不负有心人。10余年来,董育红先后主持选育出了春油菜杂交种“鸿油88”、“秦油558”和冬油菜杂交种“秦优1618”、“秦优1699”等油菜新品种,并成功转让给国内几家知名种业企业,在适宜区域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小小一粒种子,在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起到了“秤砣压千斤”的作用,从而使陕西油菜品种在全国各大油菜主产区深受欢迎。

“育种是个不断追梦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董育红说,育种工作是一个没有终点的事业,为了让老百姓种出好油菜、有个好收成,他会不懈努力。

GetAttachment

董育红正在查看油菜杂交授粉情况。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