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2018杨凌十大新闻|杨凌融入“一带一路”,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

2019-02-02 11:10:00    农业科技报全媒体记者 吉燕 王朝阳

编者按——1月28日,杨凌发布刊发的《杨凌2018年十大新闻》一文,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进一步全面展示“十大新闻”内容,农业科技报社杨凌发布新媒体中心精心策划了系列专题报道,生动反映杨凌大发展的强劲轨迹。本期推出第三篇《杨凌融入“一带一路”,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敬请关注。

2018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对第五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予以表扬,杨凌示范区积极打造“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的典型经验做法位列其中,这是国家对杨凌在现代农业发展上所取得成绩的高度认可和莫大鞭策。

2018杨凌十大新闻|杨凌融入“一带一路”,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

近年来,杨凌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聚力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国际合作,先后与全球60多个国家建立了合作关系,30余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20多个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签订有关协议,300余项国际交流合作活动不断开展。全力推进“‘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杨凌片区建设,初步形成了多形式、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一带一路”国际农业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建示范园:为国际农田种上“杨凌基因”

2018杨凌十大新闻|杨凌融入“一带一路”,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

“哈萨克斯坦非常欢迎杨凌农业创新园这样的合作模式。中哈两国山水相连,这是邻居对邻居的帮助。”去年8月份,哈方农艺师阿布姆斯利姆·阿利苏尔塔诺维奇看着长势旺盛的玉米,对记者说,中国的玉米品种防病和抗旱能力非常强,中国专家给我们带来了新技术、新品种。

中哈园位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州图尔根尼,该园主要开展小麦、玉米、油料等品种示范和设施大棚、节水灌溉、农资机械等技术推广等工作,建园至今,园区在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新品种设备输出方面,中哈园共从国内引种试种小麦、玉米等6大类48个品种,种植面积417亩;大型农机2台,配套机具4套;出口1620㎡日光温室大棚建设配套资材等。在发挥国际农业合作平台作用方面,新疆乌尔姆特公司利用园区平台建立蔬菜种植基地,并由园区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种植蔬菜西红柿、黄瓜、南瓜等13类17个品种,种植面积230亩。在开展农业技术品种合作方面,园区引种试验品种增产明显,冬小麦5号小麦品种表现出抗锈、抗旱、高产等突出优点,亩产319kg,玉米MZ6品种,表现出棒子大,硬粒品质优等特点,较当地品种增产15%。在科技人文交流方面,园区通过项目实施,与哈萨克斯坦农业教育研究中心农业教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联系,同时,园区项目在哈萨克斯坦国内的影响不断扩大,为园区的品种审定推广也奠定了基础。

取得如此显著的成绩,离不开杨凌在“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付出的艰辛探索,像中哈示范园一样,目前,杨凌自贸片区在境外启动建设的园区还有中国-美国、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中国-塔吉克斯坦、中国-俄罗斯、中国-澳大利亚等6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目前正在推进的中国-莫桑比克现代农业园区也在积极建设。这是杨凌自贸片区挂牌以来,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全面推进农业国际合作园区建设,全力推进农业领域对外投资、推广中国农业技术装备、发展国际农业科技合作、推动双向农业商贸往来、促进国际人文合作交流取得成绩的具体表现。

援外培训:让“杨凌知识”惠及国际学生

2018杨凌十大新闻|杨凌融入“一带一路”,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

去年6月6日,哈萨克斯坦现代农业发展研修班在杨凌开班,来自哈萨克斯坦农业部的17名学员参加研修班。去年7月10日,“一带一路”国家发展道路与经济建设研修班结业典礼在杨凌举行,来自阿曼、巴勒斯坦、黎巴嫩、孟加拉、缅甸、乌兹别克斯坦等9个国家的23名官员参加了典礼……

2018杨凌十大新闻|杨凌融入“一带一路”,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8月28日,格林纳达现代农业发展海外研修班开班仪式在格林纳达首都圣乔治举行,这场研修班有着与以往援外培训诸多不同的地方,这次培训是杨凌示范区首次承担“走出去”人力资源培训项目,也是杨凌示范区累计承担的第101期援外培训项目,这标志着杨凌援外工作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近年来,杨凌援外培训次数逐年增加;培训语种从单一的英语到目前的英、法、阿、俄、葡5个语种;培训对象从当初仅面向农业技术人员到目前中高层政府官员、以及学术界和商界代表;培训内容从初始的“旱作农业”“节水灌溉”2个主题到如今的经济管理、工程施工、中医药、电子商务等十六大领域。援外培训已然为我省融入“一带一路”格局,为落实“五新”战略,为加快“海外陕西”建设,为切实帮助受援国家,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14年来栉风沐雨,示范区自2005年开始承办国家援外培训项目以来,杨凌始终把落实国家使命作为第一要务。特别是2011年8月,商务部批准杨凌示范区成立“中国旱作农业技术援外培训基地”以来,杨凌的援外培训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杨凌已累计承办100多期援外培训项目,为10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2500多名官员和技术人员。

跨境电商:让“杨凌农科”走向国际市场

2018年6月12日-16日,由杨凌示范区管委会主办,经贸和安监局承办的“杨凌农科”一带一路新加坡站农产品及食品展洽对接活动在新加坡举办。此次参展对接中国企业共10家,涵盖了水果、蔬菜等众多中国陕西农产品与食品,现场邀约110家新加坡当地的相关协会及对口直接采购商。

记者了解到,该活动旨在积极响应“一带一路”的号召,更好的发挥杨凌示范区、农业自贸片区、现代农业合作中心的作用,充分发挥平台精准撮合服务功能和线上线下一体化营销模式,助力杨凌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2018年以来,杨凌示范区以“杨凌农科”品牌为核心,以“杨凌农科”农产品跨境电商基地建设为支撑,进一步补强“杨凌农科”农产品跨境电商交易平台服务功能,重点打造“杨凌农科”农产品跨境电商培训和海外展洽会品牌,集聚和吸引农产品企业、人才、渠道等资源向杨凌集聚,加快形成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高地,为推动我国优势特色农产品走出国门发挥积极作用。“杨凌农科”农产品跨境电商交易平台,目前已成功对接79个国家地区、138个国际农产品协会组织、2000多万农产品国际采购商,拥有丰富的海外“点对点”客户资源、精准的预约撮合机制和创新的线上线下融合转化机制。

2018杨凌十大新闻|杨凌融入“一带一路”,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

仅去年一年,示范区通过努力推动杨凌自贸片区建设,培育创新制度案例13例,微信办照、建设“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农业全产业链生产经营模式等3个案例受到国家表彰,建设项目审批“三合两联”模式等3个案例在全省复制推广,务实推进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交流合作,国际农业创新港建成投用,鸠山由纪夫“一带一路”友爱研究所等15家国际农业科研交流机构入驻,全年开展援外培训项目19期,培训丝路沿线国家农业官员536人,首个公用型报税仓库已经海关批准设立,全年外贸进出口增速居全省第二位,为“三个经济”发展创造了新空间。杨凌作为国家首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像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镶嵌在祖国的关中大地上,随着杨凌示范区国际“朋友圈”的日益扩大,目前,杨凌已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