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新春走基层】“葡萄小镇”的甜蜜生活

2019-02-12 16:13:47   

农业科技报全媒体实习生  郭媛媛

年关将至,连日的阴冷并没有挡住越来越浓的年味,更没有影响到人们对春节的热切期待。1月30日,记者来到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在大街小巷,看大戏,写春联,逛年货节,吃农家乐,游园采摘,市民、农民不亦乐乎。走进农村,村民们有的杀鸡宰猪,有的修整庭院。一年到头,只有年底,农活基本都忙完了,村民们才最安闲。

来过陕西省杨凌示范区的人都知道,在钟灵毓秀的农科城,有一个陕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这里水清岸绿,景美人和,村民们其乐融融,生活甜蜜,这里就是有“杨凌吐鲁番”美誉的杨凌新集村。春节前,记者决定去新集村走一走,看一看。

新集村曾是关中西部重镇和关中道商品物资重要集散地,1986年以来,村里大力发展葡萄产业,30多年过去,现已成为关中沿渭地区闻名遐迩的“葡萄小镇”,“新集葡萄”更以品质优良、汁多味美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四海皆知。葡萄也成为大多数村民的甜蜜事业,仅此一项村子年收入4000多万元,人均收入2万元。

GetAttachment

(图为新集村民在葡萄种植园查看果势。 资料图)

新集村的葡萄有名,新集村种植户的种植技术更是名声在外,许多种植户从“吃苦受累的泥腿子”摇身一变成为手握 “科技身份证”领着高年薪的葡萄专家,走南闯北为全国农业发展贡献“杨凌力量”。

58岁的村民吕兵海,如今每天都乐呵呵的,他从1997年开始种植葡萄,先是育苗,后来兼种果树,二十多年过去,吕兵海已经在葡萄种植园里练成了名副其实的“土专家”。2007年,吕兵海一家人不但买了车,还在杨凌城区购了房。2011年包了7亩地,2017又包了5亩地,扩大了种植面积。“这几年多亏了政府,请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教授做技术指导,我种起葡萄来比过去省心多了。去年村上把通往葡萄园的道路硬化了,还用无人机统一给葡萄喷药。卖葡萄有采摘节和电商平台,咱只管把葡萄种好就行,一亩地稳赚1万元!”在新集村,像吕兵海一样靠着种植葡萄富裕起来的大有人在。

近年来,新集村依托杨凌示范区的惠农惠民政策,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房玉林、张宗勤两位教授,对村里的葡萄种植户进行面对面、定时定期技术服务指导,大力发展葡萄产业。同时,新集村作为陕西省内外知名的葡萄产业示范基地,依托地理优势和品种优势,着力打造集观光、采摘、体验、休闲为一体的“醉美葡萄小镇”观光基地,发展乡村旅游。2017年,新集村和国内电商巨头京东合作,通过京东强大的网络销售平台结合冷链物流系统,把新集葡萄销往全国。目前,新集平均年生产优质鲜食葡萄660万公斤,葡萄育苗2000万株,实现销售收入4000万元,人均年收入约1.5万元,位居全省前列。

GetAttachment

(图为新集村葡萄采摘节期间,游客如织。 资料图)

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打工致富,腰包鼓了,矛盾少了,风气越来越好。“上班离家近,照顾父母也方便多了。”谈起返乡就业,李金刚认为这是“最好的选择”。现在,他承包了村里4亩葡萄园,家里到地里骑摩托车只要7分钟,赚钱顾家两不误。

“在村里有小别墅,城里有大洋房,坐的是豪华轿车,吃的是有机果蔬,家门口就是天然氧吧,新集村人的生活不比城里人差!”李建国今年52岁,定居上海近20年,今年回家探亲,他感叹家乡的变化翻天覆地。

眼看着村里一天比一天变得越来越美,年逾古稀的李金海老人高兴得合不拢嘴,他笑着说:“以前,家门口都是土路,坑坑洼洼。现在整个村子都改造了,换了路灯,通了天然气,厕所也革命了。我看病有医保,坐车有老年证,吃饭有幸福院,你说生活甜蜜不甜蜜?”

如今,新集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宽敞笔直的柏油路、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美丽整洁的步道长廊几乎随处可见。新集村的村民们乘着杨凌示范区发展的快车,品尝着葡萄带来的甜蜜生活。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