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大棚书记 分享独门致富经

2019-02-28 09:18:14   

“我们镇最牛、最强的就是大棚,还有个‘大棚书记’更是独一份儿,少了他,这些大棚可撑不起来。”如果你跟哈尔滨双城区西官镇农户聊村里的日子,话里话外离不开大棚。百姓说的“大棚书记”就是西官镇党委书记赵华峰。

西官镇的大棚爱“组团”,当记者跟随赵华峰走进镇里农民创业产业园时,第一感受是震撼,一眼望不到头的全是大棚,超过200栋大棚列队“迎宾”。钻进大棚,眼前一亮,茼蒿、黄瓜、韭菜、芹菜、西红柿,各种应季和反季蔬菜应有尽有,郁郁葱葱,生机勃勃,令人眼馋到咽口水。大棚内外,农户不再忙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他们更像是流水线上的“产业工人”,这个大棚可以采摘,那个大棚需要施肥,大家各司其职、按部就班。

以前西官镇大棚很少,2016年是一个转折,更是开端。那一年玉米收购实行“市场定价,价补分离”,这让西官镇很多农户心里没了底。赵华峰的心里也不平静,种植结构单一一直是西官镇百姓富不起来的病根。“这必须借这个机会调整种植结构,带领百姓走出一条致富新路。”赵华峰暗下决心。

种粮不行就种菜,赵华峰带人到辽宁蔬菜基地考察调研,经过充分调研、考察、论证后,吹响了打造建设西官镇棚室菜基地的号角。从基地开始动工起,赵华峰没白没黑,一有时间就扎在大棚里,同园区工人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大棚书记”的绰号也就是从那时叫开了。

为了让大棚更节能省钱,赵华峰还多次奔波,从省外引进了一种零耗能的温室大棚。记者看到,这种大棚长400米、宽9米。赵华峰介绍,大棚没有采取任何取暖设备供热,棚室内的温度完全来自于光照,临近中午,室内的温度能达到40摄氏度。这么给力,全因为大棚使用了一种特殊材质的透光薄膜,并先后在棚架上铺设了一层防寒膜、两层正常膜、一层无滴膜吸收阳光,防止室内热气滴水,棚室内接受阳光的用黄土堆砌的土墙,保温效果比红砖好上几倍,整个大棚由一层棉被包裹,薄膜吸收阳光的部分可电动遥控棉被的起落,保温效果十分稳定,就在去年冬天零下30多摄氏度的极寒天气下,温室夜间仍然能达到零上5摄氏度。由于无需烧煤采暖供热,种植成本大幅下降,蔬菜也有了更大的价格调整空间。

“看到家家富裕,村民过得体面,那是我最大的满足。”谈到带领村民发展蔬菜大棚种植,赵华峰一脸幸福。他的心血没白费,目前,基地内年产反季蔬菜6万吨。每栋温室纯利润20万元,直接或间接年用工1000人/次,长年在园区打工者年人均收入30000元,临时用工人均收入10000-12000元。蔬菜主要销往哈尔滨、长春、大庆等地。该蔬菜园区带动贫困户85户,有的贫困户保底分红,有的贫困户家中劳动力优先到园区打工。国家财政部、农业部等相关领导曾亲临棚室菜现场参观调研。同时,该温室大棚的建设,为双城区委打造“北菜南运”核心区和“南菜北运”集散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习编辑:张小倩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