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 首页 > 回望2018 > 正文

“创新+融合”加出杨凌发展“新速度”

2019-02-28 10:34:35   

9f36c416515713888dad7ba3f8e067e6_img_44_283_212_144

本报记者 张军政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前进的脚步铿锵有力。 

2018年,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按照“核心示范、带动旱区、服务全国”的定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对标先进,全力打造升级版杨凌。 

透过现象看本质,2018年杨凌升级发展得益于站在新时代新起点布局谋篇、高标准加力提速、创新融合发展。 

创新之举 破除难题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难题,长期困扰我国现代农业长足发展与壮大,是三农问题“木桶理论”中的那块核心短板。 

杨凌的“特殊身份”和“特殊使命”,注定其要为补齐这块核心短板而进行不停地求索,在扎实推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征途上勇往直前。 

第25届杨凌农高会期间,杨凌农业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以下简称“杨凌农业科技大市场”)基于通过市场配置农业科技资源,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的交易转化,真正让科技成果转化为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产业的初衷而隆重开场。 

25届农高会期间,一大批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进行转移、转化与交易,一大批国内国际知名配套机构入驻、一系列政府农业配套政策权威发布,杨凌农业科技大市场首秀农高会就赢得开门红。 

2018年11月7日,国内知名种业企业新品种推介暨成果交易签约仪式在杨凌农业科技大市场举行,这场签约共有11个项目,签约金额超过1亿元。而其中最大的赢家——陕西诺威利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下了9000多万的技术转让合同。这个位于杨凌的一家主要从事兽用生物制品和诊断试剂技术开发、转让,动物疫病检测等业务的公司,在成立两年后,就签下了近一个亿的技术转让合同。 

陕西诺威利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瑞说:“这次能够在杨凌顺利签订技术转让合同,杨凌农业科技大市场搭建的平台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个平台能够促使我们双方尽快达成协议,并将我们的技术权真正地转化为成果迅速推广。” 

据统计,在第25届农高会上,杨凌农业科技大市场首秀就取得一系列喜人成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科大18”玉米,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鸿油88”油菜、“秦油558”油菜、“秦优1699”油菜、“秦优1618”油菜,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新单58”玉米、“新单61”玉米,陕西杨凌伟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伟隆169”小麦,陕西诺威利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种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卵黄抗体及制备方法等一系列科研成果在科技大市场上找到了“婆家”。 

杨凌农业科技大市场这一平台真真正正实现了科研成果的品种权交易,使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工厂车间、走向田间地头。 

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穆建新说:“杨凌农业科技大市场运用极具活力的市场化手段,破除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最后一公里’难题。这一创新举措有效检验了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务实的执政能力。” 

融合发展 再创辉煌 

杨凌因农而起,也因农而兴。杨凌的魅力源于这里的农业高校和农业科学家群体。20多年来,示范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等区内高校并肩携手,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示范推广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2018年以来,为进一步实施区校融合发展规划,新一届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班子在土地审批、交通运输、校园治安、医疗服务等方面,先后出台一系列保障服务措施,架起与区内各大高校融合发展的“连心桥”,为杨凌新一轮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年青科研学者杨小锋说:“示范区与农林科大,互为依存、休戚相关。只有融合发展,示范区在支撑和引领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中才能发挥更好作用,农林科大也只有得到示范区的大力支持,距离建成世界‘双一流’农业大学的目标才会更近。” 

据了解,2018年,示范区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区内院校调研,现场协调解决学校发展、师生生活等方面问题,对农林科大重点建设项目中涉及示范区相关部门的五大类14个问题,以及示范区重点建设项目中涉及农林科大相关部门的两大类12个问题,逐项进行研究商讨,与农林科大达成了一致意见。 

目前,农林科大各项重点建设项目均在有序推进,师生出行更加便利,专家就医服务更加贴心。杨凌示范区与院校之间相互支持、协同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 

据悉,示范区制定并实施的区校融合发展《意见》,坚持常态化开展重要政策、重大项目通报和重要活动、重要事项会商,“区校一体、融合发展”局面得到切实巩固和加强。 

正如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决策者所说,经过20多年的建设发展,杨凌示范区已成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的“领跑者”和改革发展的“排头兵”,区校携手不断创造辉煌。今后,杨凌示范区将继续强化区校融合发展的各项机制,与区内各大高校共同发力,全面加快新时代农业科技示范区的发展步伐。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