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8 11:10:44
本报记者 行波
杨凌,因农而设,因农而兴。
过去的2018年,是杨凌示范区迈入第三个10年发展的开局之年,也是示范区站在新时代新起点布局谋篇、高标准加力提速的一年。这一年,国务院发布了支持杨凌发展的第三个《批复》,提到:杨凌要建设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引领示范区,对杨凌发展现代农业给出了精准定位,指明了前进方向。蓝图绘就,目标在前。杨凌示范区的决策者们发出了铿锵有力的动员令,吹响了嘹亮的号角。
科技撬起南果北种新产业
严寒冬日,走进揉谷镇白龙村的无花果种植基地,几十名工人正在田间紧张搭建设施大棚,他们正奔着实现年后种植的目标,撸起袖子加油干。
无花果在维吾尔语里叫做“安居尔”,意思是“树上结的糖包子”,每一颗紫红色的果子,都芳香四溢,后味无穷。
2018年1月,浙江小伙方瑜,经过反复调研和了解,最终看中了杨凌的区位优势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科教资源,不远千里,把家乡优质的无花果品种和在浙江几十年探索的种植经验在杨凌“安家”,实现了当年种植当年采收的高效种植模式,也实现了南果北种新品种落地。
凭借优质的品种,无花果一上市,便受到了市场青睐,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影响下也实现了实际销售20万斤,酿酒15万斤,果茶5万斤,纯鲜果收入300多万元的好成绩,因无花果而衍生出来的果酒、果茶产业也逐渐步入正轨。
“目前,我们正在建设无花果种植基地,将种植示范,科研加工,文旅等元素融入其中,在杨凌建立起标准化样板,吸纳更多人加入无花果行业,实现品牌基地化及生产模式的可复制,为‘杨凌农科’品牌打造一张崭新的名片,提升经济效益和杨凌绿色果蔬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方瑜告诉记者,不仅如此,在杨凌示范区的大力支持下,他还将无花果推入各大高端商超,借助杨凌与阿里巴巴、京东等大平台的合作东风,将事业做得风生水起。
众所周知,特色农业之“魂”就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深刻阐述“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对于发展特色农业来讲,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能“特”起来。近年来,示范区与驻区两所高校紧密协作,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引进新品种70余种,推广新技术10余项,实现了火龙果、百香果、青皮甘蔗、芒果等品种的南果北种,现代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效应不断显现。
现代农业新型主体蔚然兴起
当“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成为都市人们生活方式的一种时尚时,农家游、生态游随之成为旅游行业的一个新领域。在杨凌,一座座经营规模化、产业多元化、分工专业化、管理现代化的农庄,正在这片沃土上蔚然兴起。
近年来,杨凌依托区域内农业特色资源优势及特点,围绕市场需求,以农村产业链为主,高效配置各种生产要素,打造了百恒奇异果庄园、快活林农庄、尚特梅斯庄园、嘻哈农庄、1301海棠庄园等30余个特色鲜明、形态各异的现代农庄,推动了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
如今,在杨凌有集玫瑰种植、玫瑰采摘、玫瑰加工、度假休闲于一体的大马士革玫瑰庄园;有可览百余种国内外各种名鸡风姿,还可进行鸡蛋雕刻、绘画等的快活林农庄;更有可以体验美味养生火锅、观看别具特色的人体4S店的景卉中草药养生园……农业的可持续经营和链条式发展方兴未艾。
杨凌示范区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打造了一批以农业为基础,以旅游为核心,集农业生产、观光旅游、文化体验、科普教育、娱乐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现代农庄,这些农庄通过打造生态农业、田园乡村、生态乡村,吸引市民下乡,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通过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实现产区变园区、园区变景区、产品变礼品的发展。如今,杨凌示范区初步形成了苗木、果蔬、食用菌等多个特色产业集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不仅如此,作为我国农业科技资源高度密集之地,杨凌示范区还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发展“科技+农户”“科技+合作社”“科技+产业链”等新型融合体,探索形成了具有杨凌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当下,杨凌示范区正认真落实国务院《批复》精神,积极运用农业高新科技助推农产品结构改造升级,不断打造农业新品种、扩展新领域,探索新产业,奋力建设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引领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