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让老村焕发新光彩

——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小营村“中国好人”刘次勋

2019-04-02 15:14:18   

本报记者冯佳志通讯员岳静

近年来,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小营工贸区小营村一改过去缺乏凝聚力、村民之间矛盾纠纷多、集体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的状况,呈现一幅老有所乐、幼有所教、村风淳朴、村民和谐的美丽乡村新画卷。在小营村蝶变中,“乡贤”发挥了很大作用,在2017年2月当选为“中国好人”的刘次勋就是“乡贤”的代表。

1997年,刘次勋从焦作市农业局退休后,回到生养自己的故乡小营村,看到村民在家闲着不是晒太阳就是打牌,业余文化生活很匮乏,刘次勋就动起文化兴村的念头。他开办了家庭图书馆,把多年来积攒下来的2000多本书籍供大家免费取阅,还自费订阅了《河南日报》《故事会》《老年春秋》等10余份报纸杂志让大家学习,每天来看书的群众络绎不绝。

2008年,小营村建起了文化广场和文化活动中心,大家推荐刘次勋当文化活动中心的负责人。刘次勋与村干部结合,探索建立了节日教育长效机制:在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春节时,以感恩教育为主题,进行尊老、敬老、爱老教育;在“七一”建党节和“十一”国庆节等节日,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进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在“五四”青年节和“六一”儿童节时,以培养革命接班人为主题,进行自主、自信、自强教育,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逐步丰富起来。

每年农历二月二十,是小营村的“老会”。咋让“老会”出新彩、少点陈规多点文化?村里“乡贤”和村干部动起了脑筋,通过“百姓文化超市”点单,邀请焦作市歌舞剧院和焦作市梨花苑豫剧团,今年3月25日至27日到小营村连唱三天大戏,受到了全村人欢迎。

小营村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其中“小火车”舞曲唱腔、“刘官宅”祭祀仪式、小营村神庙文化等在2014年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随着老一代艺人过世,过去红火的民间技艺都逐渐没落。刘次勋不愿意看着这些文化瑰宝消失,他与村干部一起主动找到“小火车”舞曲唱腔第七代传人雍海明,自掏腰包帮助雍海明把道具重新整修,鼓励他在重大节日时登台演出,把民间技艺重新发扬光大。如今,逢年过节到小营村看“小火车”成了周边村民的一大乐事,“小火车”也让小营村成了小有名气的“明星村”。

在小营村,刘次勋等200余名老人已经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智囊团和主力军。在他们的带领下,村民们自发开展扶贫助学活动,一些心系家乡的游子纷纷捐赠。截至目前,小营村助学基金已达20余万元,已发放助学金1.5万余元,帮助25名困难学生,全村没有一名学生因家庭困难而辍学。

如今,小营村投资20余万元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大街,在村里主干道设计中体现党建元素,在道路两侧墙壁上点缀村规民约、孝道文化、国学文化等绘画作品。为65岁以上老人庆祝生日,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在节假日积极组织企业和个人对困难道德模范进行慰问……小营村文化育人、榜样感人,老村焕发新的光彩。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