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大头哥”带头致富记

2019-04-10 09:58:02    王菲菲 通讯员 格组

搜狗截图19年04月10日0957_1

李国善在大棚里检查种植的蔬菜和果树。本报记者 王菲菲 摄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红柳村仁达合作社屋内的货架上,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商品,有黑枸杞、红枸杞、食用玫瑰花、蜂蜜、沙葱和藜麦……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牌子——“大头哥”。

说起“大头哥”,红柳村的村民们都感触良多,曾经的“大头哥”是带领他们在戈壁滩上致富的带头人,如今的“大头哥”又多了一个身份,仁达合作社农产品注册商标品牌名称。

仁达合作社现有耕地200公顷,种植红枸杞36公顷、黑枸杞6.67公顷、饲草料6.67公顷、高标准日光节能蔬菜大棚16座,高标准养殖区1000平方米,现养殖八眉猪500头,养殖鸡、鸭、鹅3000只,种植食用玫瑰6.67公顷。

如何有效地利用和发展这200公顷沙化荒地?这是红柳村党支部书记和仁达合作社带头人“大头哥”李国善一直在思索的问题。

2011年,李国善辞掉了企业的工作,经过在外的学习和摸索后,他开始组织实施合作社。2012年初,在他的组织带领下,格尔木仁达合作社登记注册,当时村里共有40户村民自愿入社;2014年,红柳村批准成立行政村,李国善担任第一任村主任。

“一开始准备成立合作社时,发现周边好一点的耕地都被占用了,后面发现这一大片沙地,那时候拼着一股劲,说干就干!我们一共凑了100万元用来翻地、买枸杞苗、买水泵和修水渠,种植了300亩的枸杞,虽然一开始大家还是有点担心,但是对于老百姓来说,没有地是不行的,又不能天天在外面打工。”回想起曾经,李国善甚是感慨。

到了2015年,合作社种植枸杞获利80万元,当时的枸杞市场前景已经大不如之前,李国善心里也有了新的打算:“一条腿走路不行,趴下去就站不起来了,趁热改行才是正确的选择。”

2016年,在停止扩大种植枸杞面积后,合作社正好赶上了政府的“菜篮子”计划,7座温室大棚就这样建起来了,李国善带领村民们开始种植无公害的瓜果蔬菜,而这一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种植蔬菜时,水源浇灌和肥料成了头等的问题,2017年的时候,我们都是从敦煌购买肥料,后面我们为了浇灌蔬菜,修建了一个大鱼塘,暂时解决了水源问题。”在这之后,心细的李国善发现了一个循环种养殖的办法,他在鱼塘里养了一大批鸡鸭鹅,又养殖了300多头“八眉猪”,温室大棚也增加到了14座,如此一来,农家肥的问题也解决了。

这一举措的成功,不仅激励了李国善要做大做强的决心,更让村民们也看到了合作社未来的美好长景。李国善在每月的股东大会上鼓励大伙不要看到一时的利润,就急于分红,而是要将利润再投资,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才能收获更多。

“一开始有村民也不理解,但是我们不强迫大家,既然大家选我做负责人,那么在管理的时候,我就要对大家负责,我们的目标是2020年再分红,如今村里入股的每家每户的水电费、周末大食堂和各种活动的支出都是由合作社支出的。”尝到了甜头的村民们心里都乐开了花,李国善的决心也越来越坚定。

在合作社党员学习活动室里,有一处特殊的地方记录着合作社的发展过程和目标,这是李国善自己设计的。“2014年前,都是我们自己在跑,2014年开始党支部加入进来,变成了两个人在跑,到了2016年后,贫困户也加入进来,就变成了三个人在跑,这是告诉我们在发展的路上是需要大家互相扶持的。”李国善自豪地说。

谈起目前的计划时,李国善将一份计划表拿了出来,未来三年,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仁达合作社拟建设6.66公顷的仁达生态农庄、20公顷蔬菜温室大棚采摘园、66.67公顷枸杞种植园、66.67公顷玫瑰观赏旅游园为目标。逐步形成集农业生产、观光采摘、农技培训、休闲旅游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态农业旅游园区。争取早日实现“三个百”的目标:全村农户100%加入到合作社、合作社社员100%在合作社就业、社员养老、医疗100%由合作社缴纳。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