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兔业发展有“新招” 快来听听专家们怎么说……

2019-04-13 22:25:00   

农业科技报社全媒体实习记者 吴凡 

古文曾誉“飞禽莫如鸪,走兽莫如兔”。为了预防家兔疫病,保障兔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4月12日上午,在2019第四届中国西部畜牧业博览会举办期间,第四届西部兔业创新发展论坛也顺利召开,论坛邀请到我国兔业领域内相关知名专家教授和企业代表群众,大家共聚一堂,针对当前我国兔业发展过程中遭遇的挑战与机遇等问题,为中国西部地区兔业发展建言献策。

吴凡2

吴凡1

专家献策有妙招

由于2018年非洲猪瘟的影响,我国畜牧养殖行业受到严重冲击,陕西省畜牧业协会副秘书长张周在活动现场给兔业相关企业提出建议,兔业发展过程中应及时注意发展全球环境变化,对疫病风问题也不容忽视,这既是兔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也是机遇,要及时把握机会,不断引导兔业转型升级和兔业消费,提质增效,才能保持兔业健康持续发展。

省长陕西省畜牧业协会副秘书长张周发言

吴凡5
图为秦应和正在做现场报告

吴凡4图为李洪军正在做现场报告 

吴凡3
图为谷子林正在做现场报告 

家宾图为薛家宾正在做现场报告  

吴凡6
图为吴中红正在做现场报告  

吴凡8图为薛帮群正在做现场报告   

活动还邀请到国家兔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兔业分会会长、中国畜牧业协会兔业分会副会长秦应和,国家兔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李洪军,国家兔产业技术体系前岗位专家谷子林、薛家宾,国家兔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吴中红和河南省养兔学会会长薛帮群等相关教授专家,从专业角度对兔业发展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交流。

秦应和在“如何建立家兔有效良繁体系和突破兔业发展瓶颈”报告,重点分析当前家兔良繁体系现状和改进体系,并对西北地区兔业发展前景予以肯定。李洪军则从中国兔业发展空间角度入手,运用大数据分析出当前人们追求质量安全、环保节能、生态文明等个性化需求,并总结出中国兔产业“符合现代人消费需求、生长周期短、人畜共患病少”等六大优势。谷子林和吴中红分别从“家兔无抗养殖的难点和对策”和“新形势下的兔场设计建造与环境调控”的角度,有针对性的提出促进无抗饲料生产和兔场建设的建议和意见。现场企业代表和群众热情高涨,积极与专家教授沟通交流。除此之外,薛家宾和薛帮群还分别对养兔经济和河南兔业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为现场参会企业和群众进行市场分析和规划。

222图为专家教授在品鉴兔肉

34图为专家教授为相关兔肉企业颁奖表彰

活动现场还设置了兔肉品鉴区,为参会领导和群众提供品鉴和投票机会,并对相关优秀企业进行颁奖表彰。

把握机遇巧应对

陕西省家兔产兔业技术体系首席、陕西省畜牧协会兔业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任战军告诉记者,目前家兔生产性能很高,且陕西气候、饲草生态条件很适合养兔,竞争优势较大。 

西北农林 图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书记曹军会发言

目前在养殖方面应该控制数量,适度养殖,能繁母兔在100-300或者300-500只的规模比较合适,也要注重改善基础设施,不断引进良种,加强选育,普及科学技术提高养殖效益。除此之外,养兔业在带动农民、下岗职工、残疾人等脱贫致富,特别是精准扶贫方面也有显著成效,例如陕西同腾、铜川昊润、洛南广汇兔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书记曹军会表示,兔业发展与实践教学、企业、百姓是息息相关、互利共赢的关系,只有不断引导兔业转型升级和兔业消费,提质增效,才能保持兔业健康持续发展。

据调查,目前兔肉市场需求较大,国内兔肉生产已经超过95万吨以上,占世界兔肉产量的45%以上,而兔肉占国内肉类生产量超过1%。目前陕西省能繁母兔存栏13.9万只,种公兔2.3万只,每年出栏530万只,存栏235.6万只,主要是肉兔,獭兔,还有长毛兔、试验兔、宠物兔等,发展前景广阔。

编辑:任静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