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16 16:04:00
路洁径幽的村庄环境、乡风文明气息浓郁的文化墙、整齐划一的绿化树木、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小径通幽鲜花盛开的小游园……自河南省郏县冢头镇北三郎庙村创建美丽乡村以来,昔日灰头土脸的小乡村有了惊人的变化。
“说实话,俺村的变化以前想都不敢想。”4月6日,该村村民徐银铃对焕然一新的村庄面貌赞不绝口。但就在一年前,这里还是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着实是“灰头土脸”。
是什么力量推动着北三郎庙村的美丽蜕变?
在2018年初冢头镇美丽乡村创建动员会上,北三郎庙村因环境脏乱差被点名。
动员会后,北三郎庙村干部坐不住了。经过开会讨论,北三郎庙村做出决定:一个字,“干”。
自此,每天早上6点,村“两委”干部自带扫帚、铁锹义务整治村内环境卫生,一个月后党员参与进来,此后越来越多的群众也积极加入,北三郎庙村美丽乡村创建序幕正式拉开……
人居环境整治不仅仅是简单的打扫卫生,基础设施需要改善,这就免不了动用机械,除了人力还需要投入大量的真金白银。钱从哪里来?北三郎庙村党支部书记李明现瞄准了村里濒临坍塌的破旧房屋、荒废宅院。利用拆旧复垦奖励政策,北三郎庙村克服重重困难拆出了近70亩的土地。通过拆旧,北三郎庙村拆除了破落感,拆除了安全隐患,拆出了和谐干群关系,拆出了集体收入,也有了改善基础设施、扮靓乡村的资金。
在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主干道硬化1公里,美化墙体2800平方米,打造了一个1000米的党建循环圈,修建了一个2.3亩的小游园;在复耕的土地及村内道路两旁、房前屋后种植了红叶石楠、丹桂、桃树、梨树等苗木30余亩;在群众居住集中的地方绘制了以乡风文明为内容的“墙体画”,村里组建了军鼓队、广场舞队;组织开展了“文明卫生户”“好媳妇”“好婆婆”“好邻里”等评选活动,对群众的思想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逐步形成了人人爱家园、人人讲清洁的良好氛围。
村子变了,群众笑了,干部的干劲更足了。北三郎庙村有种植芦笋的习惯,但年轻人外出务工,老年人在家没有能力打理,种植面积也比较分散。为了整合资源,村干部号召村里的种植大户承包土地,将部分群众的土地流转到大户手里,这部分群众可以拿到土地租金,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在收割时节去打零工,增加收入。北三郎庙村共有土地1300余亩,仅芦笋种植面积就达1100亩,每亩芦笋纯收入在8000元以上。一年下来,群众的腰包鼓了,干部的腰杆更直了。
至此,北三郎庙村完成了从“灰头土脸”到“乡村新贵”的惊喜蜕变。(丁需学 牛倩倩)
实习编辑:张小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