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报社全媒体实习记者 吴凡
“我种了好多亩药材,但没有技术指导总是赔钱,我们要怎么解决?”“家里养的牛、羊防疫问题要注意哪些方面啊?”4月16日下午,“壮丽70年,奋进新时代”采访组来到陕西省杨凌示范区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园,看到一群人正围拢在陕西省职业农民协会会长马新世周围,咨询农业相关问题。他们是来自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的新型职业农民,这次来杨凌,主要是为了寻求解决畜牧防疫和中药材种植管理方面的问题。
“我家里种了2000余亩中药草,猪苓、蕨根、天麻……囊括的种类很多。”来自镇安县的马云惠是种植大户,从2009年起就接触种植中草药,到现在已经十年时间。但由于镇安境内气候是由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植被类型随之变化,土壤也不相同,胶泥土、沙土、石渣土等都有,土质分类很杂。“我们没有技术指导,都是自己查资料、摸索经验,几乎年年种、年年赔。”提起种植药材过程中技术方面的缺失,马云惠很是头疼。家住镇安县庙沟镇的杨芳宁也遇到类似的问题,“现在中草药不好种了,我家大概种了五六亩,但技术不到位,再加上有些药材繁殖慢,几乎挣不了钱。”带着心中的疑惑和问题,马云惠和杨芳宁跟随镇安县职业农民团队一起来到杨凌示范区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园,寻求解决办法。
马新世告诉记者,目前各地农民在种植管理蔬菜、药材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缺乏系统性的农业知识培训。“好多地方的农民还存在靠天吃饭的习惯,技术传播效果不明显,产业不兴旺,以产业来带动乡村振兴就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为了帮助农民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马新世不断往返于各地,在陕北、关中、陕南等地推广“3+2”技术,充分利用杨凌示范区内的农科教资源优势,增强其自主创新能力。
“新兴职业农民培训我们一直在做,因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更多高水平的新型职业农民。”据悉,下一步,陕西省职业农民协会计划在汉中、榆林、咸阳、铜川、延安等地帮助当地人建成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园,让杨凌“3+2”技术在全省范围内得到推广。同时,面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50名大学生举办中级职业农民培训班,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有文化的新型职业农民作为协会的后备力量,为农业发展贡献杨凌力量。
“我们也要积极转变思维,摆脱‘土’农民的称号,用科技手段助推农业发展,做真正意义上的新型职业农民。”马云惠在听完讲座后说道。据了解,杨凌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园长期展开职业农民培训课堂,截至目前,陕西延安、汉中、安康等地市,及贵州、宁夏、甘肃、广西、河南等20多个省的农民慕名前来接受培训,此外,开设的田间课堂已经累计培训达1520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