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创新服务模式,做托管“田保姆”

2019-04-25 10:41:00   

农业科技报社全媒体记者 耿苏强 李煜强

耕耘与收获,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在这个农村人口日益减少和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时代,科技与农业的携手,是推动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

4月23日,在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曹新庄试验农场,无人机翅翼扇动的风,正在传统植保领域掀起一场革命。将农田管理从地面转向空中的同时,“菜单式”植保托管这一新兴的生产经营方式,必将为传统农业注入新的活力。

创新植保托管模式,甘当“田保姆”

一周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曹新庄试验农场与陕西禾迪农化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份农作物植物保护委托管理协议,公司以农场植保防治托管为业务,通过资源整合、科技应用和专业服务,让农业植保变得更简单,具体操作由服务公司统一物资配送和和技术指导等某些环节的服务。

“以全程机械化植保服务为切入点,我们在进行了植保托管探索与实践”,陕西禾迪农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会学介绍,植保托管方面,会根据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规律、特点选择最佳防治时间,提高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我们最忙碌的时候,仅小麦一喷三防工作就要六七天时间,现在只需要不到一天”。农场负责人黄伟介绍,“‘植保托管’农业托管服务的一种新方式,能高效配置资源,降低作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从而解放劳动生产力,真正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现代化,为今后土地规模经营奠定基础”。

目前,该项服务模式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试验场范围内的麦田为主要实施目标,后期将适时推广到其它地域和农作物。念活“农字经”,甘当“田保姆”,倾心服务三农,这一项创新植保托管模式的成功应用,今后,农业主体责任人将会当起“甩手掌柜”。

推行社会化服务,扮好“店小二”

眼下,正值陕西关中平原小麦抽穗期,小麦病害处于扩展危害期,曹新庄试验农场上空,两架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固定翼植保无人机来回穿梭……一场植保机械大会战拉开了小麦一喷三防减灾保产夺丰收的序幕。

“什么时间该打药?打什么药?打多少?现在有专业人员来管理,省心、省力。”正在一旁查看喷药效果的陕西禾迪农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会学介绍:这台多旋翼植保无人机一次可载重16公斤药液,一台无人机一天可喷洒700亩的田地,眼前的这片500余亩的麦田,若用人工操作背负式喷雾器,需要一周左右时间,两者比较,无人机省时省力,提高了作业效率。

记者现场看到,无人机能够喷洒出雾状农药,不仅可以均匀地喷洒到麦苗叶片的正面和背面,能够节约大约50%的农药量,还大大降低了农业投入成本,防控效果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创新模式的进步、市场的需求都在推动农业与科技加速融合,从机械化到智能化,精准高效、省时省力的无人机正在变成田间作业的标配产品。

如今,通过创新植保托管模式把农田交给公司打理,也必将有效拓宽农民增收新渠道,绘就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画卷。

编辑:任静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