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一个“空心村”的乡村振兴探索

2019-04-28 15:20:00   

年轻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村里多是留守人员、很多农户人走屋空……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一些农村难免出现“空心化”。在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空心村”何去何从?

爱强村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希勤满族乡的一个村庄,近年来这个村庄一直走向空心化,但在村支书刘国宏的带领下,村里进行了产业探索,不断解决问题,力求将“空心村”变身为“产业村”。

焦点 | 一个空心村的乡村振兴探索

刘国宏,是哈尔滨市璞真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也是双城区希勤满族乡爱强村的村支部书记,这个合作社就设在村支部里。合作社还在初步发展中,产品展示厅、加工车间都在一起,加工的这些产品,销售最火爆的是玉米面条。

刘国宏:这个是我们合作社生产的五谷杂粮,里面是玉米大碴子、小碴子、玉米面,这都是我们村自己生产的。这是玉米面条,销量特别好,供不应求,主要销售到深圳、上海、广东、山西,一天能出一吨左右。

销售最火爆的时候,刘国宏需要16到17位工人一起工作,现场包装、贴标、装箱,眼下是淡季,每天的工作量3到4位工人就可完成。

工作现场,一位大姐介绍,他们这些工人全是爱强村的村民,不少是贫困户,就近打工让他们实现了脱贫。在大姐的眼中,在刘国宏的眼中,这个合作社承载了村子发展的未来。

刘国宏:我干活也是挑人干,有一些贫困户家里的子女让他们在这里干点,有一个贫困户他父亲精神不好,原来他在外面打工不着家,这样我把他找回来在这里打工,可以照顾他父亲嘛。现在他家已经也脱贫了。如果将来产量大的话,就把所有的贫困户都吸引进来。

焦点 | 一个空心村的乡村振兴探索

这个合作社是怎么成立的呢?这要从爱强村的空心化说起。爱强村共有580户1980人,土地面积14974亩,每户都有20多亩地,而且土地肥沃、地面平整,是玉米栽培的优势产区,也适宜种植杂粮。不过,因为栽培农作物效益不如打工,而且村子离城区近,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村里只剩老人和留守妇女,成了空心村。刘国宏回忆说,村子空心后,农业生产受到了影响,尤其是听说了玉米掉价的信息后,村里的农业生产几乎停滞,这让他有了成立合作社的想法。

刘国宏:2016年春天,说没有保护价玉米会掉价,我就想价格下来了怎么办。因为我们这边上农家肥不用化肥,外面这也说绿色那也说绿色,我种的玉米不也是绿色生产的么?就想到成立合作社发展。

成立合作社,一方面将农户分散种植的玉米统一销售,获取更多的收益,应对玉米可能掉价的风险,另一方面让大家有事可干不再家长里短,提升留守妇女的自信心,这是刘国宏想到的应对空心村困境的办法。

焦点 | 一个空心村的乡村振兴探索

一个不是很知名、不是很富裕,又空心化的村子,成立合作社并获得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有很多,资金不足是第一道关口,没有钱,引进不来高级设备,也提升不了生产效率。

刘国宏:我就开始准备加工,玉米加工不能用不干的啊,找烘干塔一问人家说烘干了之后这个粮食就不能好,最后我就在我家的房子里把炕收拾出来,下面烧火,4000来斤玉米就这样弄干了。

人才是刘国宏的第二道关口。村子空心了,不用说有知识有文化的,但凡有点体力的人都出去打工了,合作社生产出的产品怎么销售?刘国宏只能用最原始的方式——跑腿营销来打开局面。他发动亲戚朋友,逢人必推销,到各种展会上吆喝,甚至一度被误认为假货团伙。

刘国宏:现在就是有的人想买好东西买不着,咱们卖的想找他们也找不着,咱们东西卖的价格确实比较高,咱的成本也高啊。市场开拓现在都是我自己,因为用别人的时候都会涉及到费用。

焦点 | 一个空心村的乡村振兴探索

加工农产品,走品牌化的道路,提高了经济效益,爱强村的村民们开始纷纷加入合作社,这又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村民们生产出的农产品,超出了合作社的加工能力,部分订单不能按时供给,又影响了资金积累的速度,这些是刘国宏面临的实际问题。不过,在刘国宏看来,只要村民们团结起来,一起向前看,这些问题随着合作社的发展都会慢慢解决,他想出各种办法把村民们凝聚起来:

刘国宏:这是参加咱们黑龙江省秧歌比赛,咱们村获得的梅花奖,这个是双城区举行的拔河比赛,我们村获得的冠军,那边是广场舞比赛,我们村获得的第一,农闲的时候活动开展的轰轰烈烈,老百姓都积极地参加。

焦点 | 一个空心村的乡村振兴探索

举办、参加文艺活动为村民们搭建了沟通互动的桥梁,增加了空心村的生机活力和办事的凝聚力。

刘国宏:现在都说乡村振兴么,要振奋人心,把人心都聚在一起。通过这些活动村里面大家对我比较认可,村里面举行活动大家都积极参加,这个对未来的农业生产和合作社的发展都有凝聚力有好处。

作为村支书和理事长,如今的刘国宏在当地小有名气,大家认为他踏实又有一定的想法,合作社生产的产品品质也较好,销路在慢慢的打开,村支部里获得的奖牌证书也慢慢多了起来。

采访中记者发现,在希勤满族乡有不少和爱强村一样的空心村,在一些空心村里,有刘国宏这样的带头人,也有一些返乡创业者,他们正在打开乡村发展的新局面,还有一些村子则相对“沉静”,如何发展,还需要认真地探讨。

焦点 | 一个空心村的乡村振兴探索

爱强村探索乡村发展振兴的故事就讲完了,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中,爱强村尝试从”空心村“变身“产业村”的情况很有代表性,村子想发展,又面临着很多瓶颈的制约,通过努力发展有所起色,但是越发展面临的困难越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也越多,进入到了一个循环解决困难的过程里面。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万事开头难,需要带头人有企业家的精神,而在村支书刘国宏的身上,就有着这种企业家的精神。

李国祥:企业家的精神是什么呢?就是他在发展的时候,他面临着很多的问题,有这个企业家的精神就是来不断不断地来解决问题,万事开头难,起步确实是非常不容易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自身谋求发展,努力也好,创造条件也好,这个是先决条件,有了这个条件之后,我们可以去找当地的政府,争取国家政策支持,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看到很多村子发展比较好的,都是在政策的支持下,加上自己的努力,再很好的抓住市场的机遇,才能不断发展起来的。

焦点 | 一个空心村的乡村振兴探索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李国祥认为,针对空心村问题,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角度的确应该采取一些措施,其中最关键的是对村庄进行分类施策,再通过适度的土地流转,促进当地农业农村的发展。

李国祥:在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来之后,我们对村子进行了分类,有一些村子具有自我发展的条件,又想去发展,将来通过政策支持加上自我发展就能发展起来,也有一些空心村将来确实要消亡的,这个通过乡村振兴规划,进行有序的分类,它到底是自提提升,还是通过村庄整治、国土整治,这个村的人口通过到人口聚集的村庄去,这个要通过规划来解决。有一些空心村最终消亡,这个从宏观的角度上看也没什么可怕的,当村子走向空心村,但是国土整治还没有还没有到来的时候,土地集中在极少数的人手里,哪怕是不在这个村里的人也没有关系,剩下的人主要通过给流转土地的主体打工来获得收入,整个的土地又能够利用,人口将来能有序的分流,留下来的人要么在居住上可能会重新安排,在就业上通过打工的方式来解决,所以说土地流转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实习编辑:张小倩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