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浙江省科协资源下沉助蚕桑合作社:一个驿站,国外来了大订单

2019-05-05 15:59:40   

472309f79052982297fde44d7a93bfcf0846d4d5

“多亏了专家帮忙,我们基地今年接到的第一个桑苗大订单,有100万株。”望着基地里绿油油的桑树,湖州南浔区练市镇朱家兜村蚕桑专业合作社社长陶新中笑着说。

近日,朱家兜村蚕桑专业合作社从湖州宝宝蚕业有限公司接了一笔销往乌兹别克斯坦的订单。公司委托合作社繁育一批由浙江省农科院研发、名为“浙桑杂1号”的桑苗新品种。

“浙桑杂1号一亩可繁育10万株以上,又是直接播种繁育,省去了不少人工费,相同面积里,这款新品种能带来更高效益。”湖州市蚕桑学会理事长钱文春说。

据悉,朱家兜村是湖州市唯一的桑苗规模繁育基地,也是省农科院桑树新品种繁育基地。去年3月,在省、市科协牵头下,省、市蚕桑学会在村里建立了科技创新服务驿站,对接浙大等更多的专家资源下沉,来基地开展长期技术指导。

42166d224f4a20a4d72333dd3b0b5c26720ed04d

驿站成立以来,该基地繁育了强桑系列、果桑等桑苗品种,引进示范优质抗病蚕新品种两对,平均每年有20多万株桑苗销往浙江多地,及四川、广西、湖南、湖北等地。桑苗销售收入成为当地农民的一项主要收入。

“这次销往乌兹别克斯坦的大订单一下子开拓了村里合作社的销路。”陶新中说,而订单能在村中落定,凭借的正是省市两级学会专家为基地所带来的丰厚的技术基础和资源。

“‘科协搭台,学会唱戏,专家发力’的助力平台,让科技人员发挥专业特长,基层、企业得到实惠。”省科协学会部相关负责人说,省科协通过学会群、企业群与创新链、产业链的无缝对接,形成纵横贯通的助力工程协同创新平台,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工作资源向基层和产业流动,努力解决“倒三角”基层资源缺乏和“最后一公里”问题。

 

实习编辑:张小倩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