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农民合作社如何走出“同质化”怪圈?

2019-05-09 14:34:00   

曾经,大蒜、生姜等农产品价格疯涨,“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等流行词成为当时农产品市场的真实写照。随着近年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农产品市场空前繁荣,粮食、菜篮子等产品从原来的供不应求到现在供求平衡,甚至有的产品供给过剩。从中体现的,是农产品“同质化”种植,农产品也因此陷入发展“怪圈”——价格在底部,便大量减少种植;第二年价格疯涨,又开始大量增加种植;再过一年,价格又大跌。

与之相对应,是农民合作社的“同质化”怪圈。农民合作社作为一类市场主体,主要是引领分散的农户发展农业生产。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民合作社产业涵盖粮棉油、肉蛋奶、果蔬茶等主要产品生产,并由种养业向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观光旅游、民间工艺品制作和服务业延伸,其中种养业占70%以上。如何合理规划,避免农民合作社产生同质化竞争,推动合作社实现差异化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司长张天佐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推动农民合作社实现差异化发展。首先,农民合作社要面向市场选择产业方向、产品类型。其次,农民合作社要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思路来引领农民发展主导产业。产业的选择一定要依托当地的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和基本条件,而不是盲目地选择。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选择性发展。最后,合作社、农民和一些龙头企业各类主体之间要有产业链上的合理分工。一般来说,每一类主体在市场的整个产业链里都有最佳的功能定位。比如田间地头的生产、分散的养殖,这是农民最擅长的,这些环节应该交给农民去做。合作社主要是起到组织协调作用,解决一家一户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共性的,或者农民做不了、做不好的环节,比如生产资料的统一购置和销售、产品品牌的培育、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指导,这些工作是合作社擅长的,就应该在产前、产后两个环节下功夫,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因此,农民合作社在选准主导产业后,一定要在产业链里把各类主体聚合起来,发挥各自优势,以市场为导向,把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类主体扬长避短,走出“同质化”的怪圈。

 

实习编辑:张小倩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