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杨凌科技助力脱贫攻坚 媒体在行动】 “扶贫联合体”让脱贫攻坚“多点开花”

——陕西镇巴县小洋镇汇聚合力、多产驱动,开创联合扶贫新局面

2019-05-11 14:49:00   

农业科技报社全媒体记者 梁孝宏 康 军 吉 燕 (发自汉中)

“我们老家在蛮高的山梁上,去年搬下来了,做梦也没想过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感谢党的好政策啊!”今年70岁的脱贫户隗建方激动地说,以前住在山上,下山得走2公里多山路,想挣钱也没招。现在家门口就是农业园,只要不懒,怎么都能来钱。

5月9日,杨凌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媒体在行动采访团汉中采访组在镇巴县小洋镇采访时,群众的一番话,让记者强烈感受到镇巴小洋镇村民对脱贫致富的满满信心。

多种产业驱动,致富多元化

2017年10月,按照移民搬迁政策,隗建方搬下山住进安置点的新家,室内床、凳、桌、取暖炉甚至锅碗瓢盆都一应俱全,拎包入住。

搬下山后,政府让他种植中药材,再打些零工增加收入,如今他们家已有30窝天麻、4亩大黄,村里还给解决了一个负责环境卫生的公益性岗位,全家年收入两万多元。

杨凌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媒体在行动 | 陕西镇巴县小洋镇:汇聚合力、多产驱动,开创联合扶贫新局面隗建方在中药材基地除草

产业是贫困群众脱贫和持续增收的支撑。

不久前,小洋镇鲁家坝村林麝产业扶贫示范基地举行了第一批入股分红仪式,全村52户贫困户分两批入股38.5万元,基地全年实现利润10余万元,真正实现了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该村2019年脱贫摘帽打下了坚实基础。

杨凌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媒体在行动 | 陕西镇巴县小洋镇:汇聚合力、多产驱动,开创联合扶贫新局面圈养林麝

为进一步扩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真正实现整村脱贫摘帽目标,鲁家坝村还以中药材产业为基础,以陕西卧龙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为引领,与省科技厅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新建了标准化圈舍200余间,引进林麝100头,1000亩桑园,随着产业发展的多样性,农民增收渠道更加多元化。

杨凌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媒体在行动 | 陕西镇巴县小洋镇:汇聚合力、多产驱动,开创联合扶贫新局面汉中采访团在小洋镇采访

王钦柱是鲁家坝村的在册贫困户,他给自己算了算经济账:在卧龙江生态农业园务工一天100元,一月能挣2000元;土地入股1.3亩,一年分红520元;资金入股5000元,每年按8%分红;自己还种了3亩大黄和100多棵李子树,每亩奖补500元,这笔账算下来,脱贫小轻松。

杨凌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媒体在行动 | 陕西镇巴县小洋镇:汇聚合力、多产驱动,开创联合扶贫新局面

“去年我们社里农户人均能增收2万元。”说起去年天麻丰收,小洋镇毛垭村兴民天麻合作社理事长刘凤奎心里美滋滋。

毛垭村海拔近1000米,两年前,小洋镇政府根据地域气候特征,争取多方扶持,在毛垭村发展天麻。2018年共产成品天麻10万斤,收入80万元。其中12万元给兴民合作社建厂房,28万元给贫困户购买菌种免费发放。

杨凌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媒体在行动 | 陕西镇巴县小洋镇:汇聚合力、多产驱动,开创联合扶贫新局面合作社理事长刘凤奎介绍天麻种植情况

“一地生四金”,拓宽脱贫路

陕西卧龙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思东介绍,公司通过采取“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让贫困户不仅可以通过基地(公司)拿到分红,还可以就近务工,把企业的发展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通过“一地生四金”(土地流转“租金”、务工赚“薪金”、股份合作分“股金”、种植得“现金”)的精准扶贫模式帮助农民脱贫。

“一花引来百花开”,这样的扶贫明星企业正焕发着新活力,引领和帮助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杨凌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媒体在行动 | 陕西镇巴县小洋镇:汇聚合力、多产驱动,开创联合扶贫新局面公司总经理刘思东接受记者采访

一个好产业落地,一个龙头带动,一个载体有效联合,小洋镇多轮驱动拓宽了脱贫路子,让群众脱贫致富有了必胜的信心。

小洋镇镇长刘荣春表示,下一步鲁家坝村将以脱贫摘帽、乡村全面振兴为目标,以中药材产业为基础,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抢抓市委宣传部帮扶、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等政策机遇,充分挖掘利用土地资源、生态资源、科技资源优势,采取“公司+实验站+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大力发展中药材培育、特色养殖和生态观光农业,推进三产融合发展,打造以乡村体验、中药养生、休闲避暑为特色的田园综合体,用3至5年时间,把该村建设成中药产业示范村、生态休闲特色村、乡村振兴样板村。

(记者 耿苏强 陈清 参与采写)

编辑:任静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